我感觉蜀国应该先灭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5:31:18
我了解三国不多 但是我对三国很有兴趣,记得吴国有个谋士说过二分天下!我感觉很对啊,为什么诸葛亮 不先灭吴非要三分天下呢?
我感觉先期应该灭吴。
还有诸葛亮后期太糊涂了!为什么要北伐呢?蜀国是最弱的国家。我要是诸葛亮 我肯定不北伐 我会发展经济。 蜀国地势险要 魏国不敢轻易来攻吧。

也怪关羽丢了荆州 如果没丢,蜀国五虎将都在 可以灭吴啊!而且蜀国还有法政这样的人才,我感觉不应该先攻魏! 我觉得 与关羽有关系,如果不丢荆州可以灭吴!
二分天下

蜀是三国作者的蓄意夸大而已,按照历史上来说,不管在刘备阶段还是诸葛亮阶段,都是蜀国最弱,兵力最小,怎么跟人家打,只是能守而已

同意楼上观点 小说毕竟是创造的 历史真实情况是蜀压根从一开始就是最弱的 就像澳大利亚一样 说是最大的岛 也可以说是最小的大陆
至于小说中的情况 完全是根据作者的心情来的 如果真的蜀和魏二分天下了 作者怎么填最后魏统一的坑?

我认为还是先打曹魏。

楼上的仁兄说的很对.蜀国在三国中最弱,而魏太强大,吴和蜀都不能与他一对一,只有吴蜀联合才是生存之道,诸葛亮和其他人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

其实自从丢了荆州蜀国就已经没希望了,隆中对中把兼有荆益视为统一全国的前提,这样理论基础已经没有了。因此后来的北伐,我认为易中天说的很有道理,诸葛亮很清楚不会成功,但迫于国内外形势不得不以攻为守,因为你不打别人别人就会打你,那样更被动,何况还能转移国内民众视线。而蜀国不可能独自与两国为敌,显然联吴要比联魏容易的多,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吴国没有在另两国开战时趁乱统一中国的实力。然而吴国实力并不容小觑,曹操久攻不下时都不得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更何况蜀之羸弱

先灭吴?楼主说的轻松。请楼主仔细想想。
时过境迁,怎能拿“二分天下之计”来对每一个政治集团。昔日周公瑾先提出二分天下。但对于周瑜当时来说二分天下的敌人是刘表与刘璋两个草包。而不是北方强大曹操与隐遁才志的刘备。而对于在隆中甚至以后的诸葛亮来说,想要两分天下,先要考虑东吴孙氏。这孙仲谋又如何能拿他和那两个草包相比?如此,江左怎么平?在者,谁敢保证北魏不称此时南下兼而收之。不要说有荆州就能定南方,楼主试想,蜀魏联军就一定能克吴?未必吧,无论是曹操还是曹丕都知道,联军一胜,那么天下就有两个实力相同的势力了,助蜀伐吴,对于曹魏来说的确是不智之举,甚者可以说是亡国之举。
如果楼主读过《德川家康》的话就应该知道,“水野”不吞并“松川”不是因为实力不足。而是因为有“织田”。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但起码能说明“唇亡齿寒”的道理。
再者,蜀国最弱就不能功只能守?我也不敢苟同。诸葛北伐,以西蜀一隅之地对有大半个中国的曹魏,一直是处于攻势。并使曹魏多次南进无功。请问,只是不是兵法上的“伤己弱彼”?这能不能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虽算是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