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朝末年一个奇怪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5:58:08
元庭重视历史编修精神可嘉,可为什么早点的时候不编修,等到战乱四起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宋史》、《辽史》和《金史》呢?请有识之士解答!

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因体例未定而未能成书。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到五年十月,历时仅两年半,即修成《宋史》。《宋史》由丞相脱脱挂名任都总裁,帖睦尔达世、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李好文、王沂和杨宗瑞等七人任总裁,史官有斡玉伦徒、泰不华、杜秉彝、赵普、宋褧、王思诚、干文传、汪泽民、张瑾、麦文贵、贡师道、李齐、余阙、刘闻、贾鲁、冯福可、赵中、陈祖仁、王仪、余贞、谭慥、张翥、吴当和危素等二十三人,绝大多数为汉族文人。《宋史》即是由总裁与史官三十人集体编撰,而总裁的作用尤为重要,如欧阳玄、张起岩、李好文等,都颇有名望。
当时各地虽然已经不甚太平,但元朝廷还是有能力控制大部分地区的。由于编书阵容强大,而且君臣同心,之前又已经有了部分底稿,故写书效率很高,历时仅11个月就编完了辽史,近一年完成了金史,两年半完成了宋史。由于时间仓促,三本书中不可避免地有粗糙的地方。
红巾军大起义是在1351年,此次起义及其连锁反应动摇了元朝的统治基础,从此之后朝廷能控制的地方就慢慢小了,最后走向灭亡。

第一,如果你熟悉元朝的历史,你就应该知道元朝是一个内乱频繁的朝代,几乎每换一个皇帝都要引起一场腥风血雨,而且元朝的皇帝大多短命,所以几年就要为争夺皇位大打出手,忽必烈曾经打算编修史书,但因为体例未定而没进行,其他皇帝忙着夺权,巩固皇位,寿命又短,所以没编
第二,元朝马上得天下,尚武轻文,所以历代皇帝大都不重视修史
第三,修史需要和平盛世,财力充足,元朝挥霍无度又不善理财,历来缺钱。
元顺帝比较爱好文化,又觉得没有官修史书不成体统,加上元顺帝在位35年,是元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所以才修了史书

忽必烈那会天下初定,没空修史
之后皇权争斗不断,更没空
直至元顺帝时,他本人是元朝忽必烈之后较贤德的,一掌权后即废除以前很多排挤汉人的政策,恢复科举,修订《宋史》、《辽史》和《金史》,借此安天下士人之心

你说早点是什么意思?元朝一共90年历史啊!不论是史记,还是汉书,都过了几十年,天下太平久了才修的吧!
至于那时战乱已起的问题,恐怕统治者不过以为是些小匪患吧!不然还有时间去修史?

传说,脱脱是元的宰相,但是其他人排挤他,就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