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中的能指与所指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5:59:12

符号学(Semiotics 或 Semiology)广义上是研究符号传意的人文科学,当中含盖所有涉文字符、讯号符、密码、古文明记号、手语的科学。可是,由于含盖的范围过于广阔,在西方世界的人文科学中并未得到重视,直至结构主义在二十世纪下半期兴起,以《Tel Quel》杂志为号召的哲学家,为了反对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则大量引用俄罗斯在共产革命前的一系列,有关符号在文化上的再现过程的研究,故此,正式出现当今所指的符号学,要算到一九六零年代。
现代符号学另一个强大的源头是世纪初瑞士语言学泰斗索绪尔的教学讲稿 --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将符号分成 意符 Signifier 和 意指 Signified 两个互不从属的部分之后,真正确立了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影响了后来李维史陀和罗兰·巴特等法国结构主义的学者,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编辑本段]【学科原理】
语言学的历史悠久,自古希腊就有语法学,难道中国没有吗?那当然不是,汉代的训诂,西方名噪一时之汉学,在国学中列为小学(文学、训诂学、音韵学),典型的如我们常言的《尔雅》。至于语法学,中国看来要差一些。中西语言学有很大的不同,胡适之曾肤浅地提过,英语重介词之用,中国忽视虚词,常省略。来看看语言学家对符号学的研究,“在索绪尔找到能指和所指这两个词之前,符号这一概念一直含混,因为它总是趋于与单一能指相混淆,而这正是索绪尔所极力避免的。经过对词素与义素、形式与理念、形象与概念等词的一番考虑和犹豫之后,索绪尔选定了能指和所指,二者结合便构成了符号。”③张远山先生的《中西思维层次之差异及其影响》一文中说:“索绪尔所忽视的语言的唯物主义基础:‘受指’,因为真正与能指构成应是受指,实际上正是中国传统学术上熟稔的‘名’与‘实’。能指与受指的结合生产了语言的所指,两个来源构成了所指的两个相关成分,来源与能指的是‘客观所指’即‘义指’(固化为词典释义);来源于‘受指’的是‘主观所指’即‘意指’(体现每一次稍异于词典释义的具体作用),它们的先后关系是‘能指→(义指→意指)→受指’这可以用《周易》八卦中的‘离’卦来表示,初九(阳爻)代表能指,六二(阴爻)代表部分所指,九三(阳爻)代表部分受指。正如中国人把最下的(初九)作为第一爻。那样,中国人的思维方向正好和西方人相反,既‘受指→(意指→义指)→能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