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庐和诸葛亮是什么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6:09:14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庵,诸葛庐,位于河南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4月28日,我随“网上看河南”采风组到达卧龙岗,与武侯祠亲密接触。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的《陋室铭》早将南阳诸葛庐深植我心。4月28日,我随“网上看河南”采风组到达卧龙岗,与武侯祠亲密接触,在那千年文化中畅游。 诸葛亮,三国时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是中国儒道思想的代表人物,也是智慧与忠诚的化身,是中国文人心中的偶像。为纪念他,后人在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修建了一所祠堂,是为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庵。千百年来,只要有机会,炎黄子孙都会来此顶礼膜拜心中的智慧之神,这里于是成为中国文化长河中一道不灭的智慧风景线。 据史料记载,南阳卧龙岗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可见在唐代,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该祠元初毁于战火,元大德二年(1298年)南阳官府出资大规模重建,于延佑二年(1315年)增设孔明书院。可惜,元末明初,又焚于兵祸。至明成化年间,又将“孔明书院”恢复。以后又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崇祯历代修缮。公元1528年,明嘉庆皇帝特赐给南阳武侯祠“忠武”庙额与祭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南阳郡守罗景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在这次施工中,发现前人咏卧龙岗十景石刻一块,罗景根据这块石刻,进行复原。今日武侯祠主要建筑布局,仍保持了明末清初的形式。 武侯祠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向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在这长廊里,遗留有千百年间前来祭祀诸葛亮的后人书文和纪念碑碣石刻400余块,排列有序,这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首屈一指,被誉为“卧龙碑林”。其中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被称为“三绝”碑。据讲解员介绍,这是各地武侯祠中的岳飞手书最原始真迹。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遇雨夜宿卧龙岗,感慨万千,挥泪手书《出师表》,以抒胸臆。所谓“三绝”,一为文章绝,出师表为千载名篇;二为书法绝,岳飞的书法可谓苍劲峭拔,龙飞蛇腾,尤见忠武之气流于笔端;三为刻工绝,宛如手书。三者结合,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武侯祠后部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抱膝石、老龙洞、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