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中国对父母的称呼的历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1:35:15
以前称呼为 爹 娘 父亲 母亲 。像我们现在称呼的 爸爸 妈妈 是什么时候 或者说什么年代开始这样称呼的?

“爸”“妈”两字发音实为“父”“母”两字上古音的残留(上古是没有f这个声母的,一部分元音为a的字后来也高化成为u),“爸”见于南朝梁陈间成书的字典《玉篇》,音蒲可切,父也。又《集韵》(成书于北宋)必驾切,音霸。吴人呼父曰爸。
“妈”见于北宋成书的《广韵》,清朝《康熙字典》解释:又俗读若马平声。称母曰妈。可见我国有些地方自古就称“父母”为“爸妈”的。但这些地方的方言在古代不是通语,也就是说古代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一般是中原官话)可能称父母为“爹娘”,因此给我们造成了“爸妈”是后起词汇的错觉。
北京话中称父母为“爸妈”,至少从清朝就开始了。满族皇室受地方影响,对父母的称呼从“阿玛”“额娘”也改称“爸爸”“妈妈”了。光绪皇帝就对慈禧称“亲爸爸”。后来北京话成了普通话的基础方言,“爸妈”也就成了对“父母”的正式口语称谓了。
现在,受普通话影响,全国不少方言区对父母的称呼都改成“爸妈”了。本人家乡从70后开始就称呼父母为“爸妈”。

我问了老人,他们说从改革开放后开始出现.大概在八零后

我记得是音译的。辛亥革命以后,洋学渐兴~留洋的学生们带回中国的,慢慢的就流行开了。

大概从清末中国一些像孙中山、梁启超、康有为等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在留洋中从西方吸收进来的。因为当时接收了很多西方现代文明,西装、钢笔、短发、白话文都是从那个时候留洋的知识分子带进来的。个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