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或尽粟一石的“或”字怎么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5 00:23:09

有时

一食或尽粟一石”的翻译

徐彦

韩愈的短文《马说》中有一句“一食或尽粟一石”,通行的翻译法有两种,“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粮食”;“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粮食”,那么“食”是“吃”还是“顿”“餐”呢?教学中,部分师生还不甚清楚,有必要研究。

首先应该清楚的是,古人没有量词,所以“顿”“餐”是不正确的。

如果是名词,译为“食物”“饭”,那么,就可以翻译为“一顿饭”了,很通畅。《说文》有“食,饣米也。按,六谷之饭曰食。”但是,从使用对象上看,“饭”指人吃的食物,通常不用于动物。

确定为动词,翻译为“吃”,“一食”就是“吃一顿”。这种用法在我们现代汉语中很普遍,比如“一看”就是“看一眼”,“一听”就是“听一下”,“一跳”就是“跳一下”,“一喊”就是“喊一声”……

所以,这句的“一食”和“食不饱”的“食”读音和意义都是相同的。

《送东阳马生序》中,有“主人日再食”,就是“主人每天吃两顿”,是一样的。

  或:有时 。
  一食或尽粟一石。出处:《杂说四·马说》
  一食或尽粟一石
  通行的翻译: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粮食。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祇辱 一作:只辱)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有时

或,在这里是副词作状语,放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的偶然发生或交替发生。可译为:有时,间或等。

韩愈的短文《马说》。或: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