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邓小平》理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8:03:30
下列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问题的材料:

材料1:
“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都不会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摘自《列宁全集》第28卷
“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2:
德国人威纳尔•桑巴特在他的专著《德意志社会主义》中曾这样提出问题:“何谓德意志社会主义?”他认为,“德意志社会主义”这个名词正确的意义,“不应当把它当做德意志人的社会主义讲(思考、著作、要求)”。他强调的是,德意志社会主义不是国族的社会主义,不问其主张之人为德意志人或非德意志人,而“是一个单独并专门适用于德意志国的社会主义,并且是为我们时代的德意志国,因为它是按照德国情形而制订的,所以这社会主义好比是一袭按照德意志国身材裁制的衣服,即是定做的(不是成衣)。”(《德意志社会主义》第145页)
――摘自程伟礼:《社会主义不是成衣,而必须度身定做》

材料3:
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是邓小平同志。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987年十三大的主题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1992年十四大的主题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7年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2002年十六大的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