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王建中钢琴曲《绣金匾》的曲式分析,谁能帮帮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0:57:16
1.曲式结构图、称谓及调性布局
2.用图示结合文字说明其创作类型
3.分析各不同主题材料,指出相互关系及发展手法?
4.简略评价全曲的风格特征及写作特点。

绣金匾(3页)

钢琴改编曲《绣金匾》,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于1972—1974年根据陕北民歌《绣金匾》改编的,它源于一首陕西关中传统民歌《绣荷包》。这首歌曲原词描写了女性通过绣荷包来表达对恋人别离后的深情思念和期盼之情,旋律抒情婉转,优美动听。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延安的文艺工作者重新填词,改编为《绣金匾》。

这首作品要求弹奏得非常亲切、非常抒情。要有细腻、动人的感觉。此曲的意境是描绘在革命战争时期,几位大嫂在灯下一针一线得为前方战士绣金匾的情景。声音不能弹的很直,很粗鲁。要把装饰音和旋律音分开,要注意伴奏装饰音的陪衬对比。力度上不能弹得一样重。旋律音要弹得非常流畅、亲切,而旋律以外的音要轻柔一些。有时左、右手都是旋律,更要注意音质得清晰以及旋律线条得突出。中国音乐作品以突出旋律为主,许多技法都是为了修饰美化旋律,决不能喧宾夺主。建议从中段前三小节就开始弹奏出一种渐快的趋势,要使音乐流动起来,以便于进入中段后达到稍快的速度。中段要演奏的活泼一些,速度上跟前面段落要有区别,否则会显得无精打采的。这一段中有一些两手交叉弹奏的重复音,犹如民间打击乐器的声音。不要弹得很沉重,要弹得很轻巧、清楚。两个大拇指要接替得很好,这样才能增加中段欢快得气氛。中段结束时通过速度上的渐慢,然后回到主题得原速上进行弹奏。全曲结尾弹奏得要越来越慢,意境上是看到这种场面以后,渐渐地走远了,消失了,给人一种回味无穷、引人入胜的感觉。

中国曲目《绣金匾》,王建中老师在改编此曲时,保持了原民歌朴素而优美的旋律,加以钢琴的织体,并运用古筝拨奏手法,使音色明亮,流畅,轻快。全曲共分三部分,其为再现的两段体,A+B+A、。第一部分,是亲切、流畅的奏出旋律。第二部分,旋律移高五度,并且情绪欢快,跳跃。第三部分,是前一段的变化再现。全曲旋律运用加花的创作手法,在弹奏时,要抓住旋律的主要音,要有层次变化,手指要控制,耳朵要辨别。在速度方面,A段亲切的歌唱,不易太快,中段是热情的、跳跃的,速度有所变化,A’段是颂扬的段落,可拉宽。只有通过具体的分析,内心明确曲目要表达的意境,有目的去练琴,这样才能收到既锻炼音乐外部听觉的判断能力,又提高了钢琴演奏的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