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概括曹·刘·孙势力的兴亡过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4:46:01
三国中的

曹:董卓乱政,祸乱天下。曹操于陈留起义兵,并组织发动诸侯群起、合攻董卓。十八路诸侯声势浩大,可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报国不成的曹操回到山东,蓄势待发,培植力量。其时,京城已是风云变化,事易时移,先是司徒王允巧使连环计诛杀董卓,之后又爆发李傕、郭汜之乱,王允死,吕布逃。李、郭交恶,祸及百官,汉献帝东逃,汉家君臣,狼狈不堪。曹操抓紧时机,迎天子到许都,从而“低支出、高收入”地获得了最大的政治资本。从此,曹操龙腾千里,以雷霆之势先后扫除吕布、袁术、张绣、袁绍、刘表势力,以强势兵力威逼孙刘联军。赤壁一场火,碎了曹操的统一梦,天下朝鼎足三分的方向发展下去,终曹操一生,再无力圆此梦。之后一直到魏齐王曹芳在位时,司马懿发动兵变,杀曹爽,曹氏大权旁落,司马氏做大已是大势所趋。到司马昭时,司马氏权势达到极致,到司马昭死,司马炎代魏自立,曹魏政权如摧枯拉朽,彻底崩盘消亡。
刘:黄巾之乱中,刘备组织义军参与镇压,却因奸臣当道,只受封安喜县尉,但这总算是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刘备东奔西走,狼狈不堪,直到荆州遇卧龙。赤壁之战后,曹操败走,暂时无力南顾,刘备趁机夺取荆州,再诈计骗取西川,西蜀政权由此兴盛。刘备、诸葛亮等在蜀地辛苦经营,积聚力量,等待时机。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为报仇,仓促发动对吴的彝陵之战,结果惨败而回,不久病死于白帝城。彝陵之战的惨败,严重挫伤了蜀汉政权的军事力量。到刘禅时期,诸葛亮六出祈山,姜维九伐中原,蜀汉政权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都严重缩水,不过依赖蜀地险峻苟延残喘罢了。到钟会、邓艾两路伐蜀,邓艾绝境弄险,蜀国顿时灭亡。
孙:孙坚树名,孙策用威,孙权合心。孙坚开拓的是江东猛虎的威名,并没有为东吴的建立开疆拓土。孙策少年骁勇,善于攻城略地,抓紧时机,开辟东吴基业。到孙权时,注重团结民心、士心、军心,东吴终于稳定了三分之一的江东政权。三代的努力,三代的征战,江东基业,来之不易。到孙权晚年,渐渐残暴凶狠,动辄杀人。连续犯错。陆逊之死,自毁长城;太子之争,更是动摇根本。至于后来的孙皓暴虐,只不过是继承了孙权的劣根性罢了,东吴实际上在孙权晚年已是走上了下坡路,覆亡只是事件的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