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这几个字即折射出儒家怎样的伦理道德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3:59:49

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

我还是觉得老子“上德不德”在理

大家都遵循所谓的道德了
有道德的行为和吃饭拉屎一样正常了
道德就不再存在了

这个我简单来说一下。
是孝的观念。
但是一般人理解孝总是在论语中的“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乃至于后代提出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似乎孝成了一种对父母的无条件的服从。
这个理解有些偏差,在中国古代有“父慈子恭,兄友弟敬”的观点,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也就是如果父亲并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义务,为儿子的也不必孝顺。
但事实上有没有所谓的父亲没尽到义务了?父亲给了你生命,从这点上来说就是大恩,所以你要还的。
其实当时正统的儒家并没有这样残忍的说法,真正将儒家发展偏差是朱子的理学,将儒家发展的偏差了,所以才出现这种偏激的思想。
儒家根本是达到大同社会,以礼约天下。这点来说,割肉还母并不是礼。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本身没有处理自身身体的权利。儿女是父母的私人财产,没有自身的权利

儒家的伦理道德观是封建时代的必然产物,三纲五常是最好的延续。
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儒家的伦理道德观

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伦理道德观,这个种伦理道德观的形成,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还是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对于现代社会有益的留下,不好的革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