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你们请教一个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27 12:26:09
向你们请教一个问题: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残。”

此句是李叔同的原创,还是李叔同引用的古诗词?它最早出自何处?望予赐教!
此四句与李叔同《送别》中的四句有三字之差,即“长城外”与“长亭外”的“城”与“亭”字、“海之角”与“地之角”的“海”与“地”字、“一觚浊酒”与“一壶浊酒”的“觚”与“壶”字。《送别》中是“亭”、“地”、“壶”字,而此四句中是“城”、“海”、“觚”字。我疑惑的是:此四句在李叔同之前的古诗词中是否出现过?是否李叔同修改引用前人的句子?敬请资深学者答疑!

不是"长城外",楼主所见的恐怕是讹误版.
席慕容说她父亲一辈子都以为是唱"长城外",听了她唱后才知道原来自己错了.

送别
词:李叔同 曲:约翰.P.奥德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学名文涛,小字三郎,出家后法号弘一。1880年农历九月二十日出生于地藏庵陆家胡同2号,不久迁此。少年时代他在此读经诗、习书法、攻金石,苦学不辍,并广交津门名儒。曾以"文童"入天津县学。19岁奉母移居上海。后又东渡日本求学。1910年学成重返故里,在宅院内修建一西式书房,取名"意园",以示一展宏图的意愿。将西洋绘画、音乐、话剧等艺术引入国内,并曾著有《四分津化丘戒相表记》、《李庐寺种》、《李庐印谱》等,为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发展作出卓著贡献。1942年10月13日于福建泉州圆寂。它的故居在河北区粮店街62号。由四套四合院组成,平面呈田字形,有房60余间。院内建游廊和小花园,室内陈设精致,环境幽雅。成为李淑同故居.
李叔同在俗和出家后创作了许多艺术价值极高的歌曲,他是将西洋艺术引介到中国的先锋人物,在音乐领域,他应该是最早应用西洋作曲技法作曲的人之一,除了他本人作词作曲,他喜欢选用西洋的曲调配上自己的词的创作方法以达推广西洋歌曲及作曲法的目的。他选曲配词的歌曲极为优美和谐,如《送别》,它对离愁的渲染一直感染到今天的人们。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叔同开始创作歌曲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中国近代音乐或确切说中国近代歌曲的发端之际(中国的近代歌曲是从学堂歌曲开始发展的),而在学堂歌曲的创作上又是以沈心工与李叔同两人的表现最为突出。应该说从清末民初的歌曲作者比较来说,李叔同的许多歌曲在艺术价值上和流传范围上是远远超过他的同时代的人的。正因为他对西洋作曲法的推广,致使中国的歌曲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所以也可以说他在中国的歌曲发展史上起的是一种开拓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值得任何写歌的人尊敬的人,毕竟我们都听过《送别》,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