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救国的含义及相关历史人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9:07:04
详细一点哦!!

昭君出塞 等等 各种与外族通婚 都算吧
还有汪精卫也说要曲线救国,,,

曲线救国一词产生于抗日战争期间,就是采取直接的手段不能够解决,比如正面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话,能力不够,就只好采取间接的,效果可能慢一些的,发动军队及以外的各界人士和力量,或者从侧面迂回牵制干扰的策略,一点一点地争取和保卫胜利果实,有时候可能还要放弃一部分已经得到手的东西,但斗争的大方向不变。
但当时国民党内一些顽固派分子为实行降日反共,他们指使或支持一部分国民党军队和官员投降日本侵略者,变成伪军、伪官,和日军一起进攻抗日根据地,并将这种叛国投敌行为也诡称为“曲线救国”。
但曲线救国本身是属于中性词,直线不能救国,曲线去救,有何不好?只要能达到救国目的,方法或策略应该算不上问题。本身是中性,其中区分褒贬的标准是不同的人为了曲线救国而付诸的实际行动。
比如蒋介石、汪精卫所提出“曲线救国”论就是著名的投降理论之一。其后果就是抗日战争期间出现“降兵如潮,降将如毛”的局面。不是正面顽强的抵抗而是依靠经济或者财力给予敌方打击和不可抗拒的损害。所以那种“曲线救国”论已经完全违背了曲线救国的准则,全然不是救国,而是卖国!
抗战中国民党军投靠日本“曲线救国”的将领有:
1.1933年春东北军骑兵第17旅旅长李守信于绥远林西率部投靠日军。李守信原为热河土匪,东北易帜时投靠东北军,被委任为骑兵第17旅34团团长。1933年升任旅长不久后即投靠日军。被日方委任为经林留守司令。9月又改编为察东警备军,与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作战,司令官李守信。下辖两个师又一个炮兵队。 !
2.1935年绥远义勇军司令王英投敌。王英为绥西土匪,长期盘踞绥远。后任东北军之师长、察北游击司令。
3.1938年国民党中央党务训练团军训处长刘夷被俘投敌。刘夷为黄埔二期生、刘峙之侄。投敌后任汪伪军官训练团团长、军事参议院参议
4.1939年春第19军68师副师长蔡雄飞和团长汤家谟于山西离石被俘投敌。蔡雄飞为东北人,早年服务于东北军,长城抗战后随68师转入晋绥军。
5.1939年秋军统忠义救国军第8支队支队长丁锡山率部于淞沪地区投敌。
6.1940年初第1战区豫北游击队总指挥刘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