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的九三局“九三”的名字起名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1:40:49
九三一直就叫九三,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有人说是纪念抗战胜利还有人说是一个军队的番号,但没有确切的原因,高分求高人答疑,很想更了解自己的家乡

百姓与抗日武装的联系。

  到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其“开拓团”总数已达1131个,移民30万人。当时,东北地区年产粮食仅在2000万吨左右,其中1000万吨以上的粮食还提供给了日本本土,成为了他们的大粮仓。

  日本投降前夕,“开拓团”成员几乎成了日本的弃民,他们或狼狈逃窜,或集体自戕。临走,绝望的他们也没有忘掉烧毁房屋、破坏机器及水利工程,从而造成了大片黑土地重新荒芜。

  从公营农场到现代化企业

  1947年春,刚到哈尔滨的东北局领导人陈云和李富春就一致提出:试办公营农场,进行机械化农业实验,以迎接解放后的农村建设。

  于是4万复转官兵在日本“开拓团”的遗址上,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农场。著名的黑龙江农垦总局九三分局的前身,就是1948年冬,10余万战争中负伤致残的荣誉军人,用1940年代日本、英国造的旧式拖拉机开荒建起的“八一五”、“伊拉哈荣军”和“鹤山”农场。

  出身于为北大荒做出巨大贡献的铁道兵家庭、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的九三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宁可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那是一批缺胳膊少腿的残疾荣誉退伍军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冒着呼啸的大风雪和零下40度的严寒,架设帐篷,构筑马架,用钢钎凿破冻土打出水井,在北大荒这片土地上成就了不朽的业绩。

  据介绍,当时陆续建起的农场启用了与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日和荣誉军人有关的名字,目的就是不忘前事之师。直到1953年,原有的三家农场合并成为国营九三荣军机械农场。

  宁可威自豪地说,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九月三日,这个抗战以后陆续建成的农场群,自然就使用了这个具有非常意义的名字,并且延续至今。而九三油脂集团,就是从这里成长起来的企业。

  50多年来,仅九三分局就已经累计生产粮豆113.3亿公斤;其中小麦76.3亿公斤,大豆34.2亿公斤,累计上缴利税总额8亿元。

  作为黑龙江农垦系统举足轻重的九三分局,不仅率先在农业上实现了现代化,还陆续建起了一批以抗战胜利纪念日命名的大型企业,其中九三油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九三丰缘麦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他们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