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火烧赤壁后,真正历史上没赶到埋伏地让曹操脱逃的人是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0:06:51
要正确

真正历史上就没有埋伏,那是罗贯中编的,事实上就算诸葛亮想埋伏也是不可能的,第一,孙刘兵力严重不足,能抵住曹操三十大军(号称百万)进攻已经不错了。
第二,就当时的兵力部署看,诸葛亮不可能把一支部队再安插到敌人后方去,他压根就过不去。
第三,真正的历史是华容道本身就沼泽泥泞,不太好走,曹操跑的时候,死了几个士兵,后来曹操想了法子,辅上草席才过去的。见三国志。后来就被罗演义了这么一段。以突出孔明的神机妙算与关云长的义气。

华容道的真相。演义里那段可谓把诸葛亮的智谋演绎的淋漓尽致,什么利用地形布下伏兵,赵云、张飞、关羽轮番堵截等等,可惜,说到底都只是小说家的白日梦罢了。据考证,湖北地区一部分所谓“三国遗址”都是明朝之后才凭空出现的,那个时候各式各样的野史以及集野史和YY还有变态之大成者的《三国演义》已经开始大行其道了...而如果分析三国时代曹军撤退路线会发现,曹操走的是洪湖畔,我们荆楚大地所属的地形决定了曹军的逃跑路线是一·马·平·川...根本就没有什么树木丛杂山川险峻,华容道是一条山间的狭路...就算是那些号称“华容道”的古迹,去过的人都知道,一马平川啊一马平川,山在哪里?罗贯中是不是太想看山了?啊~去西陵峡瞿塘峡和巫峡吧~绝对山势险峻水流湍急,多么适合伏击啊~不送了!至于什么“关云长义释曹操”,拜托,三兄弟里其实最莽撞的二爷那个时候跟在备叔旁边呢,哪来的精力去围追堵截曹操啊...表现忠义也不是这样胡掰吧?《三国志》非注解部分没有一个字提及曹军走华容道一事,若二爷真有此等义薄云天的壮举,本传里怎么没有丝毫提及呢?唯有《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说的也只是曹军撤退的狼狈和劫后余生罢了...所以罗贯中啊,贬魏扬蜀也不带这么夸张的吧...

正史

没有人没感到埋伏地点,事实上就是曹操逃了,三国演义中的华容遇关羽,根本就无从考证.想象一下,一代枭雄,曹操那样的实力,再怎么被打败,自己逃命的本事还是有的吧

按三国演义是说诸葛亮的吧!也许这只是编的嘛!谁知道,老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