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中拿破仑为什么被资产阶级所厌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8:59:39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当欧洲处于一次大换血的混乱中时,一个野心家,在短短的近十年间,从一个无名小卒成长为国家元首,并一举荡平四方悍敌,成为一代霸主。他,就是曾被千千万万前卫青年所敬仰又被无数封建守旧徒所唾骂的伟人——拿破仑•波拿巴。

有人说,拿破仑值得肯定,因为他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车轮;也有人说,拿破仑时该被批判的,因为他恢复朝仪,分封贵族,是历史的倒退。他公然发动侵略战争,是对民意的践踏。
以上评价都来自于一百多年后的人们,他们摒除了阶级的局限与利益的冲突,对拿破仑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然而,上述评论孰对孰错,它们全面吗?拿破仑究竟是要被肯定还是否定?
思考着这些问题,我不由地想起了与拿破仑同时代的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名著《红与黑》。《红与黑》这部书的主人公于连,可以说个性与拿破仑极其类似,都爱读启蒙学者伏尔泰,卢梭等人的著作,对守旧的贵族阶级的腐化堕落的厌恶,以及不甘贫贱的勃勃野心。但是,两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拿破仑如愿以偿地坐上了王座,而于连却中途夭折,被处以极刑。
是什么使得两个性格志向如此一致的人的人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呢?答案是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众所周知,虽然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事物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在拿破仑的那个年代,是人民大众对守旧腐朽的封建制度绝望的年代,是新生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年代,是生产关系已经与生产力完全脱节的年代。那时,革命的号角响彻整片法兰西土地,反抗的热血在每个受压迫的人心中沸腾翻滚。在那个血与剑的年代,拿破仑,一个早期政治利益同历史发展规律一致的人,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而于连,则生活在拿破仑退位不久,波旁王朝刚刚复辟的历史背景下。我们知道,事物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总要经过一个曲折,不断反复的过程。新生的资产阶级的脆弱以及自身矛盾不调加之封建势力的让步导致阶级矛盾缓和,决定了封建势力暂时的苟延残喘。而此时人民大众的革命激情也因革命未实际给他们带来面包而冷却。这时,就算是拿破仑十世也难以创造昔日的辉煌,何况是于连。这也是为什么拿破仑第二次称帝后战败的原因。若主观不符合客观,主观能动性就难以发挥。所以说,拿破仑依旧是拿破仑,他的军事才能及军事实力都没变,只是时代变了而已。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拿破仑的成功很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