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到1937中国共产党怎样处理复杂局面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0:21:21
19247年到1937年的十年使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政治局面急剧变化的十年,试结合史实予以说明。面对如此发杂的矛盾和将急剧变化的局面,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处理的

1 召开八七会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强调军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现,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2 会议之后,就是一系列的根据会议内容而进行的行动。
1)一系列的武装斗争。秋收起义、南昌起义。
2)斗争失败后。意识到应该由城市转向农村,走井冈山道路。建立革命根据地。
3 土地革命轰轰烈烈的进行,红军及根据地不断壮大,看似大好前程,但前面已经说过,“左”倾错误未能清算。因此,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但召开了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会议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这是党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点,中国革命从此打开了新局面。
4 随着日本全面侵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上升为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因此,共产党决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建立全民族抗战统一路线。 1937 1月中旬 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迁驻延安。2月-6月中旬 多次举行国共两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