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父亲,我们该怎么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1:57:33
爸妈感情一直不和,老爸是个暴力狂,家里的人都被他打遍了,我是儿子挨打的次数就更多.姐姐因为从小被老爸约束的太严格了,在大专的时候得了精神抑郁症,到现在二十七八的人了还天天被他煽嘴巴子,还经常说她没用,叫她买点农药自杀算了,对我和我妈也经常这样说,从小到大我没见老爸买过菜做过饭,更不要提其他的家务事了,老妈也是对他没有一点感情,听妈妈说以前被老爸打得手受伤了,现在拿东西都还用不上力气.老爸在外面还很滥交,倨我所知跟她存在长期暧昧关系的女人就有六个,现在我跟姐姐都成年了,还是动不动就打我们,妈妈也整天跟着遭殃,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做父亲的责任心,现在我妈想跟他离婚,我们姐弟俩也很支持,我想请问下我们该怎么做才行?他们再不离婚我怕哪天我会忍不住拿刀捅死他个老家伙的,我们全家都忍受不了跟他在一起生活了
他还说要跟我断绝父子关系,我也是这么想的,请问断绝关系要经过怎样的法律程序?

等你有了能力就带走你妈和你姐,看他以后咋办!

告他

我的朋友~
你只有先忍!慢慢的强大自己,
等自己能养活自己的时候然后带你妈妈姐姐离开这个家吧,
让他一个人去反省
让他知道没家了会有多孤独

反社会型人格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等。在人格障碍的各种类型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最为重视的。

1835年,德国皮沙尔特(Prichard)首先提出了“悖德狂”这一诊断名称。指出患者出现本能欲望、兴趣嗜好、性情脾气、道德修养方面的异常改变,但没有智能、认知或揄能力方面的障碍,亦无妄想或幻觉。后来“悖德狂”的名称逐渐被“反社会型人格”所代替,如今狭义的人格障碍,即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此各人格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同一性质的屡次犯罪,罪行特别残酷或情节恶劣的犯人,其中1/3至2/3的人都属于此类型人格障碍。其共同心理特征是:情绪的暴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对他人冷酷、仇视、缺乏好感和同情心,缺乏责任感,缺乏羞愧悔改之心;不顾社会道德法律准同和一般公认的行为规范,经常发生反社会言行;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缺乏焦虑感和罪恶感。

根据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成果来看,产生反社会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早年丧父丧母或双亲离异、养子、行天体质异常、恶劣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一般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父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反社会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包括两种含义:其一,父母对孩子冷淡,情感上疏远,这就使儿童不可能发展人际之间的温顺、热情和亲密无间的关系。随后儿童虽然形式上学习到了社会生活的某些要求,但对他人的情感移入得不到应有发展。心理学中所谓情感移入,是指理解他人以及分担他人心情的能力,或从思想情感上把自己纳入他人的心境。其二,是指父母的行为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父母表现得朝三暮四,喜恶、赏罚无定规,使得孩子无所适从。由于经常缺乏可效法的榜样,儿童就不可能发展具有明确的自我同一性。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对坏人和对同伙的引诱缺乏抵抗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