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囊萤映雪你怎么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1:49:25
这两个用功读书的典故不知道激励了多少人,可是近来又有人质疑。请问你怎么看?

首先,这种钻研学问的精神值得学习。
有人对之产生疑问:亮度是否足够?这种敢于疑问的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前面一些回答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否定这些质疑吧?
现在来讨论这个问题:亮度是否足够其看清书上的字。
有人做试验说抓很多萤火虫放在袋子里并不能照亮书上的字,也有人说在雪地里看书也是看不清书上的字的。
我对他们的实验也有疑问:他们用的是什么书本?字有多大?
那个时候的书应该是用毛笔写的吧?字体肯定要比我们现在看的书要大得多,如果拿我没现在用的书去做试验,显然是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作实验的基本前提的。
而且,古人(典故里的人)到底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看书?今人(那些做试验的人)有没有考证过?他们怎么能够确定自己所模拟的实验环境和古人亲身经历的环境相同?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他们又凭什么拿自己的实验结果去否定古人?

质疑的精神值得肯定,可是如果单纯是为了质疑而质疑,不去“小心”求证的话,其质疑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这样刻苦读书的人在现在社会已经是凤毛麟角了,社会进步了,传统文化却已被淡化.古典的典故,完全可以激励人的斗志.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我们这个古代中国的古典文化.
悬梁刺骨,凿壁偷光,卧冰求鲤.等等典故很值得学习

如果质疑的人能够像那些故事名垂千古的话,才能指指点点
其实囊萤映雪在古代应该不是什么稀奇事
再者,它们的真实性并不重要
它只是告诉我们其中的道理
让我们学习哪种精神

质疑的人真是吃饱了找抽

不容质疑,这等小事,无须造假,你到现在一些落后地区走一走,看一看就会信的,三字经作为当时的启蒙教科书,理当求真

质疑的人无聊,流传了这么多年的成语不是几个人就可以质疑的了的。毋庸置疑的是,这个成语会比那些质疑的人生命力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