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乐不思蜀 原文,要它的古文啊!谢谢大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8:42:45
是原文,急啊!谢谢大家了

【解 释】 蜀:古地名,三国时的蜀国,相当于今天的四川省。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快乐地忘了本,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乐不思蜀”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出 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司马文王问刘禅:「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却正教禅:「若再问,宜泣对曰:『先墓在蜀,无日不思。』」会王复问,禅如正言,因闭眼。王曰:「何乃似却正语?」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三国时代末期,蜀国被灭后,刘禅降魏,封安乐公,举家东迁洛阳。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不会,因为这里很快乐。」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却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等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却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司马昭於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却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

“此间乐,不思蜀。”
意思是:我在这里过得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刘禅国破被擒到洛阳后回答司马昭时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