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认为存在和不存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1:07:22

本无"存在"和"不存在",区别在你自心虚妄贪着。

物质不灭 能量守恒

存在一词,不是佛教术语,而是哲学术语。
存在相对于虚无。简单理解:凡是虚无的事物,就不能说它存在;而凡是存在的事物就不能说他虚无。这也是普通人的一般看法。
当然,以上这些知见,都是在思维的范围内做形而上的研究与论证。

如上,唯心主义哲学可以将“存在”说为:“一切能被感知的”;唯物主义则说为:“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
佛法中,类似的说法是“一切法”。概括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具体来讲:
五蕴包含色、受、想、行、识;
十二处包括眼、耳、鼻、舌、身、意等内六处及色、声、香、味、触、法等外六处;
十八界包含眼等六根;色等六尘;根尘相触而生的六种心识(眼、耳、鼻、舌、身、意识)。
如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涵盖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包含在内。

楼主问:“佛教认为.......?”,其实不可以这样讲。因为一旦用了“认为”这个词汇,就只是某一学说的创造者及其跟随者的观点与看法了,就成了世间法、学术等等;与佛法是两回事。
佛法,是经过实际的修行与实证,宣说真相而已。不是“学说”“观点”“看法”等等。何以故?唯有佛法能令众生解脱生死故,余法皆无此能。
有了这个认识,末学就可以大略讲一下这个问题了:

佛法分为“三乘”
声闻乘经过观行,实证“一切法空”,“蕴、处、界”一切法,都不能逃过“成住坏空”的循环。因而是“虚妄不实”。声闻行者因此观行与实证,在法界之内,找不到任何一法是真实不坏,找不到任何一个“我”真实不坏(能见闻觉知的任何一个“我”,比如“色身”“思想”以及种种苦乐受,种种行为,种种分别心等等,无一不在“一切法”之内),因而能完全断除“我见”,能灭尽这个“我”而取“无余涅盘”。这就是阿罗汉。
其次,一切法的生起,是不能自己出生的,必须通过各种内外条件的成熟。这就是“因缘生灭”,这个法的显现,是因为“诸缘和合”。这个法的坏灭,是因为“因缘散坏”。因此,从一切法的生灭上观行,就会实证“缘起性空”。这样的观行与实证,也可以断除“我见”“我执”,成就缘觉菩提,取证无余涅盘。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