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是怎么工作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5:04:14
最近本人在弄DMX512通信协议,所以现在很想知道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是怎么工作的??主要想了解那个过程(执行什么的步骤,比如:单片机的什么先发生变化~~~再什么发生变化~~~~最后~~~~),弄懂了那个我自己就用汇编写串口程序,在这里向各位大虾们谢谢了。还有下面的两段话,哪一段是正确的:

SM2:多机通信控制位,由软件设定。串行口的方式2和方式3适用于多机通信。在方式2或方式3中,当SM2=1,若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RB8)为0,则不能置位RI;只有收到RB8=1,才置位RI。SM2=1用于多机通信中,只接收地址帧,不接收数据帧。而当SM2=0时 ,只要接收到一帧信息(无论是地址还是数据),RI都被置位。双机通信时,通常使SM2=0,在方式0中,SM2必须为0。

SM2在方式2或方式3下,如果该比特为0,串口以单片机发送或接收方式工作,TI和RI以正常方式被激活,但不引起中断请求;若该比特为1并且SCON中的RB8也被置位时,RI不仅被激活而且可以向CPU请求中断(疑问:这时说中断请求,是不是说,一帧数据接收完毕,RI被置1??)。方式2的接收过程也与方式1类似,但是方式1中的RB8存放的是停止位,方式2中存放的是第9位数据位。所以在方式2必须满足接收有效字符的条件是:RI=0和SM2=0或者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为1。第一个条件是要求SBUF为空,即用户应预先读走SBUF中的信息,好让接收电路确认它已空。第二个条件是提供了利用SM2和第9个数据位共同对接收加以控制。若第9个数据位是奇偶校验,则可让SM2=0以确保串口能可靠接收;如果是接收控制,则可让SM2=1,然后依靠第9位数据的状态来确定接收是否有效。
我用一台DMX512电脑控制台来控制灯具(几十台灯具),那是不是属于多机通信呢,那灯具里面的接收程序(方式是工作方式2),是不是要把SM2设置成1呢??还有那个RB8是作为奇偶校验,还是作为接收控制??

两段都对啊
SM2是一个控制位,由软件控制,方式0一般不用,当处于方式2和3时,因为传输的数据有11位,数据位有9位,有效数据8位,第9位数据位是判定是否丢弃前8位数据用的,如果为0,则丢弃,前提是SM=1.
关于你的疑问(疑问:这时说中断请求,是不是说,一帧数据接收完毕,RI被置1??)是的,因为此时SM2=1,并且RB8=1(即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为1),所以RI置位并且产生中断。如果程序中设置SM2=0的话,此时就不能置位产生中断了,这就是SM2的作用,尤其是在多机通讯时,用处很大,控制哪台下位机该收数据,哪台不该收。

兄弟,你可以看看书呀,书上不是说了嘛。这么多字要人打出来!!!
方式0
8位移位寄存器输入/输出方式。多用于外接移位寄存器以扩展I/O端口。波特率固定为fosc/12。其中,fosc为时钟频率。在方式0中,串行端口作为输出时,只要向串行缓冲器SBUF写入一字节数据后,串行端口就把此8位数据以等的波特率,从RXD引脚逐位输出(从低位到高位);此时,TXD输出频率为fosc/12的同步移位脉冲。数据发送前,仅管不使用中断,中断标志TI还必须清零,8位数据发送完后,TI自动置1。如要再发送,必须用软件将TI清零。串行端口作为输入时,RXD为数据输入端,TXD仍为同步信号输出端,输出频率为fosc/12的同步移位脉冲,使外部数据逐位移入RxD。当接收到8位数据(一帧)后,中断标志RI自动置。如果再接收,必须用软件先将RI清零。
方式1
10位异步通信方式。其中,1个起始位(0),8个数据位(由低位到高位)和1个停止位(1)。波特率由定时器T1的溢出率和SMOD位的状态确定。一条写SBUF指令就可启动数据发送过程。在发送移位时钟(由波特率确定)的同步下,从TxD先送出起始位,然后是8位数据位,最后是停止位。这样的一帧10位数据发送完后,中断标志TI置位。在允许接收的条件下(REN=1),当RXD出现由1到O的负跳变时,即被当成是串行发送来的一帧数据的起始位,从而启动一次接收过程。当8位数据接收完,并检测到高电乎停止位后,即把接收到的8位数据装入SBUF,置位RI,一帧数据的接收过程就完成了。方式1的数据传送波特率可以编程设置,使用范围宽,其计算式为:波特率=2SMOD/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