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高中物理题(力学+振动和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0:35:04
1如图所示,三个光滑物体质量分别为m1,m2,m3,滑轮及绳子的质量不计。m3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要使3个物体之间相对静止需要加一个水平外力F,F的大小等于
2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先后以相同的速率依次通过相距4cm的A,B两点,历时2s,质点通过B点后,再经1s通过2cm的路程又第二次经过B点,则质点的振动周期和振幅分别为
A 3s 6cm B 4s 6cm C 6s 3cm D 4s 3cm
第一题答案为(m1+m2+m3)(m2/m1+μ)g,N=(m1+m2+m3)g?
第一题答案为CD,我是想不清楚D才问的,没想到大家也不知道

相对静止,对于m2, T=m2g
对于m1, T=m1a,所以a=m2g/m1
m1对m3有N1=m1g
所以地面对m3, N=N1+m3g=(m1+m3)g
对于整体,水平方向有
F-uN=(m1+m2+m3)a
所以F=u(m1+m3)g+(m1+m2+m3)m2g/m1

简谐运动中,如果速率相等,这两点关于平衡位置对称
因为A,B相距4cm,历时2s
所以B到平衡位置距离是4/2=2cm,B到平衡位置的时间=2/2=1s
质点通过B点后,再经1s通过2cm的路程又第二次经过B点,
那么从B点到振幅的距离是2/2=1cm,从B点到振幅的时间=1/2=0.5s
因此振幅=2+1=3cm,1/4周期=1+0.5=1.5s
那么周期是1.5*4=6s
C
第2题有这样一种情况,质点通过A后,先经过振幅位置,然后经过A,再经过B点,这样因为质点通过B点后,再经1s又第二次经过B点,那么从第2次通过A再到B的时间是应该是2-1=1s,这样B到平衡位置的时间是1/2=0.5s,从B点到振幅的时间=1/2=0.5s,1/4周期=0.5+0.5=1s,所以周期是4s,D也对,但这题的第一个条件“依次通过相距4cm的A,B两点”就不严谨了,只能这么解释
第1题感觉答案错了,m2的重力由拉力平衡,地面没有对m2有力的作用,N应该就是(m1+m3)g

反对楼上的,楼上第二题对的,第一题错了
错在“F-uN=(m1+m2+m3)a”
应该是“F-μN=(m2+m3)a”
m1不需要F来提供加速度,它的加速度由m2提供
还有,系统向前的加速度a就等于g,因为m1与m3间并没有摩擦力
所以,正确答案是F=ug(m1+m3)+(m2+m3)g
楼上的不要误人子弟啊,第二题我们想法差不多,不过楼上的比较辛苦,把分给楼上吧

ttx08001,你恐怕才是误人吧
整体法和隔离法没学过啊
m1,m2,m3,这3个物体相对静止,所以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算加速度的时候当然是把3个物体质量加在一起了,然后才是用隔离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