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与李白的《王昭君》在艺术风格与表达情感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1:34:18
如题

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
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
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
绝唱。”信然。
李白的:【赏析】开头两句对偶写出王昭君来到漠北的感受和心理:“胡风似剑镂人骨”,是写环境,是写感受,也是写王昭君来到异地他乡的心情;“汉月如钩钓胃肠”也用比的手法写王昭君对长安的思念,对故乡的撕心裂肺的怀想。第三句“魂梦不知身在路”就直接点出身在漠北路上,魂梦却在故乡;第四句“夜来犹自到昭阳”承着三句进一步写夜夜梦回长安,梦回昭阳宫,从而表达了王昭君的强烈爱家乡爱长安爱故国的思想。这是一首诗人借咏王昭君而表达爱国思想的诗。艺术上用比借代虽显露而不直白。

以上为复制``

个人觉得,这两首诗风格上``李白刻画情景更深刻,更大气,而杜子美则偏向柔婉了``但是老杜同学的诗里明显有对郁郁不得志的闷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