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何不尊孙策为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2:50:19
怕孙策的子嗣有异心吗:司马炎的伯父有儿子(虽然是炎的亲哥哥),但司马炎还是尊伯父为帝

孙权不给孙策追赠皇帝,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孙策死得早,死的时候,官位不高。孙权当皇帝又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估计他认为能做成皇帝是自己一人的功劳。他追赠父亲皇帝,并不因为父亲功业,孙坚在世时候的官位也不高,乃是出自儿子追赠父祖当皇帝的传统,并不用考虑父祖的功德。仅仅因为他是你祖先,你追赠个虚号。比如曹家就把曹操的太监爷爷追赠为皇帝,明朝礼仪之争也闹得很厉害,大约当皇帝的人都有把自己老爹追封为皇帝的冲动。所以,孙权封孙坚当皇帝,就因为那是他亲爹。孙权封孙策王爵,也无非是作为皇帝兄弟该有的名分待遇。
  另外,孙权当皇帝“只立一庙”,也就是只有老爹孙坚一个享受祭祀,他在追封先人方面本比较“俭”,也不是单单对待孙策是如此。
  孙盛为孙权辩解,他认为孙权的做法看得很远用意很深,若他给哥哥皇帝的称号,就说明自己的皇帝位子是“兄终弟及”,如果按“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孙权按理要把王位归还给孙策的子孙。自然这是迂阔之论,但严格的礼法就是如此,也许容易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口实。还不如不承认孙策和皇帝之位有关,省了这些麻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孙策考虑。孙权是牺牲自己的声誉,保护孙策的子孙。因为封不封孙策皇帝都是虚名,这样的虚名会给孙策子孙带来实祸。孙策如果有皇帝的名分,其子孙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就增加了,恐怕会招来当权者的猜忌,或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也是为了保全孙策的后代的安危。是因为他们兄弟感情好,才愿意冲破那层所谓的“义”,忍受当时人和后人的非议,选择对大哥最实惠的做法。
  不过事实上,孙盛的说法也不成立。因为,虽然孙策没有被尊为皇帝,但是,他的孙子孙奉的际遇还是很惨,“孙皓时,讹言谓奉当立,诛死”。孙皓是有名的暴君,估计一些人受不了他,而且也看到孙权的子孙们围绕皇位展开的丑陋的争斗,因此希望孙策一系能取而代之,所以产生了些流言,这些流言害死了孙奉。毕竟有那么个英雄的爷爷,不是件轻松的事情,猜忌和杀戮最终还是免不了。
  但孙权为自己考虑的目的倒是全部达到了,孙策的后人果然没有什么能量兴风作浪,危害到自己后代,而且仅凭一些传言就给杀掉了,他爷爷的威风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孙权更多的是出于私心,追尊孙策为帝,其子嗣就有被立为帝的合法性,为了自己的子孙,孙权才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

另:司马师是没有子嗣的,司马昭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