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的绘画风格为什么多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3:28:03
都有哪些因素促成了他的变化?

一般来讲,画家画风的转变多数都与他的人生经历,或者身处的环境变化有关。想要了解一个画家的绘画,以及风格转变,阅读其生平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作为石涛,首先他的身份决定了他的性格,而他的性格则决定了他的命运。作为清朝的明朝遗老,他本身内心就是矛盾的,而他“百无一用是书生”,胸中的义愤也就只能靠书画得以发泄。当某种形式风格不能适应他心境的变化时,必然就会改变画风,以期寻求更合适的表达方法。

石涛:中国清代最赋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之一。明末清初的“四大高僧”。本姓朱,名若极。明宗室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原籍广西桂林,广西全州人。明亡后朱亨嘉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出家,法名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曾拜名僧旅庵本月为师,性喜漫游,曾屡次游敬亭山、黄山及南京、扬州等地,晚年居扬州。他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两次跪迎康熙皇帝,并与清王朝上层人物多有往来,内心充满矛盾。
(石涛号称出生于帝王胄裔,明亡之时他不过是三岁小孩,他的出家更多的只是一种政治姿态,这与渐江的"受性偏孤"是不同的,石涛的性格中充满了"动"的因素,因而他身处佛门却心向红尘。康熙南巡时,石涛曾两次接驾,并三呼万岁,还主动进京交结达官显贵,企图出人头地,但权贵们仅把他当作一名会画画的和尚而已,并未与之计较,故而攻败垂成。因此他是在清高自许与不甘沉寂之间矛盾地渡过了一生,但他聪明绝顶,巧妙地把这种矛盾发泄到他的画作之中,所以他的作品纵横排闼、闪转腾挪,充满了动感与张力,这也正是他异于常人的高明之处。)

他喜欢变化呗

我也喜欢石涛的国画

还是人家的基本功好
技法全面 涉及的世面广 问题。
不是什么外界因素。

他在追求最适合他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