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复楚能三户,倘及平吴不廿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21:00:09

“复楚能三户”:即“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典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被视作为必胜信念的强烈表达。

“平吴不廿年”:出自“卧薪尝胆”,越王勾践亡国后,假降吴王,卧薪尝胆二十年,最终灭吴复国。

相传秦末农民起义,楚国人曾放言:“若存三户,灭秦必楚。”后来西楚霸王项羽果然参与灭秦成功。秦国那么强大都被楚国灭掉,何况比秦国微弱得多的吴国呢?勾践灭吴用了二十年,楚人要是灭它根本不用这么长时间。极言楚人的团结英勇,类似今天的“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诗句出自钱钟书《槐聚诗存·巴黎归国》,此时祖国正处在日寇侵略的水深火热之中(注意时代背景!),这首诗表现了他赤诚的爱国之心。

1、“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
楚国即使只剩下三个家族(三户人家)了,以后灭亡秦国的一定是楚国人。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每逢到了民族生存的危亡之际,此典便频频被提出以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并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

2、“平楚不廿年”的典故
廿年,即二十年,这一段网上没有具体史书资料,是提到了春秋时楚国的一段历史。

“吴国本是楚国的属国,但随着后来的强大逐渐脱离了楚国的统治。频繁的战争使楚国受到空前的创伤,而吴国则渐渐取代了楚国的位置成为南方大国。”

所以诗句分别提到了秦王朝兴亡前后的两个“楚” ,诗句意思是说:虽然楚国有如此的决心灭秦,但那能及当时没有及时挽救的“吴”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呢?

“平吴”这里是指清除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腐朽,钱钟书以古讽今,深化主题。

理解不到位,欢迎指正!
————————————————
看了看,和一楼完全不同啊!,怎么办呢,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吧,如果1楼看到了,还望讲解一下全诗的意思——鄙乃愚笨之人,谢过~

、“平吴不廿年”的典故——就是越王勾践所谓“十年生聚”和“十年教训”加起来不就是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