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上朝时手里拿的东西叫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4:28:29
就是一根白色的条状物,扁扁的!

古代官员上朝时手里拿的东西叫笏板。
笏板的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此物件虽然不大,但却很贵重, 这是由它的质地决定的。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最早出现的年代应在春秋以前,史学家认为在商朝就可能开始使用了,是古代中国官员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办公用品。
笏,又称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那叫芴。。。
是大臣们用来当记事板用的。。。
后来变成了上朝的礼仪饰物。。。

叫作“笏hu 4声”,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材料有竹、玉、象牙。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以笏板遮掩避免与君直视,以示尊敬,也可避免自己紧张。还可以在笏上记录君命或旨意,也可将要面奏的话提前记录于笏板上,以防止遗忘。要想知道更多你可以直接在百度上搜“朝板”





http://baike.baidu.com/view/186590.html?wtp=tt

叫笏(hu,第四声)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