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河的征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1:13:47
600字

苏州河——母亲河
蜿蜒绵长的苏州河水,恰似缓慢搏动的历史脉络,于波涛中,目击这座东方巨城的沧桑巨变——被迫‘通商’时的惘然,受洋人殖民地、半殖民地统治的屈辱,为独立、自由和解放而斗争的艰辛,迎接共和国黎明的喜悦,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飞跃的豪情……这就是苏州河,一条“沉淀了这个城市的繁华、往事、传说和所有的垃圾”的河,上海人的根之所在。
这里是上海人生活的起点。苏州河,她伴着百年岁月的钟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上海人,见证了上海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
苏州河水由西向东流入黄浦江。但上海的都市化则是从东头的河口开始,溯流向西延伸的。沿河两岸曾经错落地散布着农田、湿地、芦苇、沟汊,冷僻的地方野气愈重,“秋风一起,丛苇萧疏,日落时洪澜回紫”。在都市化的铺展之势面前,这些土生土长的东西已不能与膨胀的经济共栖,它们不得不一步一步地向后退去。在它们腾出来的空间里,参差地立起了英国领事馆、礼查饭店、百老汇大厦、文汇博物院、新天安堂、光陆大戏院、公济医院大档、邮政局大楼、自来水厂、天后宫、河滨大楼、自来火房、圣约翰书院(后为圣约翰大学)等等各擅胜场的建筑。这些楼群临水而立,时人譬之为“连云楼阁”。它们以商业繁华为扩展中的都市画出了一种侧面的轮廓,流经其间的苏州河就此成了一条城市的内河。
一百多年来,城市长足发展的过程是与人力影响和支配苏州河的过程连在一起的。40多年前,小学课本描述工厂里的烟囱冒出来的浓烟,是以盛开的黑牡丹为比喻的。其夸张和遐想既显露了文人浪漫的不着边际,又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对工业化的理想与期望。正是儿女们的这种急切心情,使苏州河日甚一日地被两岸的社会经济构造所笼罩,也使苏州河在不息的流淌之中一点一点地失去了自然本色。
我曾经听长辈们说过,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清澈的苏州河上还只有用桨划的小船只,而随着时间的变迁,苏洲河上的船只越来越先进,但随之带来的,便是工业污染和生活废水对苏州河的吞噬。上海人的母亲河就此失去了昔日的容颜,她变黑变臭了,大量的垃圾漂浮在水面上。苏州河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垃圾河。
直到21世纪的到来,随着人们对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上海人才发现,苏州河的整治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子女们开始不惜巨资来重新整治母亲河,在沿河两岸播种绿色。
如今的苏州河,水中鱼游,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