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3:53:40
我国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

建国后,政府采取了学校向工农开门、开展扫盲运动、设立人民助学金、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致力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帮助工农大众学习文化、接受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86年,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上世纪末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为广大适龄儿童年提供了公平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教育的普及。 
近年来,新一届政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立足于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大多数学生在农村这一基本国情,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加大了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和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支持力度,努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据统计,2003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计达1365亿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拨款1094亿元,预算内拨款比1999增加了1倍多,占当年农村义务教育总投入的比例达80%,比1999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2004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专项资金超过100亿元,比2003年增长72%。 
为促进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缩小地区之间义务教育的差距,国家启动实施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要使西部地区在2007年和全国一样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中央在4年间将投入100亿元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解决好新增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
为将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农村中小学,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国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家将在5年内投入100亿元,到2007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为保证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国家积极推行“两免一补”政策,中央财政免费提供教科书经费大幅度增加,地方财政加大了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活费的经费投入,到2007年农村地区家庭贫困学生将普遍享受“两免一补”。这些重大举措将在整体上有力地推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另外,国家在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