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过后》 阅读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23:46:41
白岩松:感动过后

岁月渐长,流泪变得容易些。

在今年《感动中国》的颁奖礼上,这种感觉竟变得更加强烈,经常一瞬间觉得自己只是一名正在聆听的观众,然而现实是,我是现场的主持人,如果放纵眼泪,恐怕我真的只该做一名观众!

后来,当我回忆,我发现,之所以流泪的冲动一次强于一次,一来是因为年岁渐长,二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年的获奖者,平民百姓明显增多,他们很多人是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一种伟大,用一日又一日的坚持构成了感动。

《感动中国》的大幕一开,首先打动人们的,就是触目惊心的大海中救人的画面,一次又一次地下海,岸上围观者众多,然而千百人中只有魏青刚一人下海,而且是不止一次,这一人与干百人的反差,是感动的重要因素。然而救完人的魏青刚上岸后拍拍手走了,后来记者找到他,他很惊讶地反问:这有什么?

伟大与感动可以如此简单和没有戏剧性吗?

从魏青刚赢得的尊重和掌声来看,可以!

然而,这又是为什么?或许是因为我们太多的人都变得复杂,因而简单成为珍贵资源;又或许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污渍斑斑,因而干净已是奢侈品?

这一次伟大的救人,是魏青刚第一次面对大海,而在“感动中国”这万众瞩目的颁奖礼上,魏青刚最想说的,也不过是:自己活儿干的不错,大家帮着找点活儿吧!

于是我信,下一次,再遇到需要救人的时候,魏青刚依然会下水,但让我不确定的是:今天被魏青刚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我们,下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依然旁观?

当然,魏青刚的感动还是有些戏剧性,也有些偶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遇到,但是,每个人每天都能遇到的事,并且很小,你会因此有机会感动中国吗?

王顺友和李春燕的感动属于这种类型,他们让我们感动是因为他们的坚持,来自于一天落日一天太阳又再度升起之中所累积的力量。一年365天,300多天牵着马走在孤独的山路上,传递的只是被现代大都市已快忘记的邮件,而这件事,又被做了几十年,为什么?靠什么?我不知道,甚至我认为王顺友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他只知道,马班邮递员的职业和马的缰绳,是父亲传给自己的,而山的那一头,是

1.3件
1.魏青下海无数次救人,上岸就走人。
2

2.为一个乡村女医生付出感动,只是一串又一串眼泪,它依然与村民的生老病死无关,我们要做的事很多,只有感动,甚至愤怒与自责都不够,我们必须行动,站到乡村女医生的身后,然后让愤怒与自责慢慢少去,最后,为我们这个社会感动
3.自己写,我和你想的不一样
4.我们救人是为了名誉,而没有任何欲望,只是单纯的救人的很少。
这个意思一样也行。
5.东西不完整,也没人管。愤怒
我们没有行动。自责
6.感动过后,比较符合文章内容,感动后我们应做什么

自己做最好,才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