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暮雨燕飞低,芦笋出生渐欲齐怎么赏析,边城有何意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2:52:16
近景的色彩鲜明,怎样理结? 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如何理解?

这首是唐朝诗人张籍《凉州词》的第一首。
首两句描写眼前景物,低飞的雁群在傍晚时分出现在边城,芦苇正在努力地成长。
后两句则把诗境扩展到浩瀚遥远的大漠彼方,一直把诗思推到视线之外。一群骆驼满载着货物伴着叮咚的驼铃声缓缓前进,西去的驼队应当还是驮运白练经由这条大道远去安西。而安西却久已沦为异域了。

末句“应驮白练到安西”,是作者的情思所注,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作者五十多岁时,安西已经陷落了三十多年。听到这西去的驼铃声,曾身历这段史事的作者不能不想到国运的衰微,之所以为驼铃声所吸引,其诗笔之所以转向那一串飘荡在沙漠上的铃声,是因为他身在边城,蒿目时艰,他的一颗无比沉重的心已随那逐渐向西方消逝的驼铃声而越过了沙漠,飞到那虽然远在视线之外、却时时进入思念之中的安西四镇(治所在今新疆库车)。

参考资料:http://2006.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5267488/Uwujz/A244819.html

1 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一)(转自唐诗鉴赏大词典)
凉州词三首(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张籍在凉州词中表达了他对边事的忧愤。

诗一开始就写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边城暮雨雁飞低。”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而不是在晴朗的天空中高高飞翔,这给人以一种沉重的压抑感,象征中唐西北边境并不安宁。诗人抓着鸿雁低飞这一景象下笔,含义深邃,意在言外。远景写得阴沉抑郁。近景则相反,富有朝气:“芦笋初生渐欲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