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环境地质工程技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8:29:00

环境地质工程是指防治地质灾害和其他不良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工程技术体系,它是以环境地质学为理论基础,是环境地质学与工程的结合。
“环境地质”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文献中。那时这些工业发达国家,已感到环境问题迫切性,开始把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城市地质等问题研究列为环境地质研究的范畴。1982年再版的Michael Allaly主编的《环境辞典》中,将环境地质一词定义为:应用地质数据和原理,解决人类占有或活动造成的问题(如矿物的采取、腐败物容器的建造、地表侵蚀等的地质评价)。环境地质在我国出现和使用较晚,但也是随着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愈来愈突出而提出的。
应当指出,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和性质,两者不能互相通用,混淆不分。与地质环境的区别在于,环境地质是研究人类技术—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学科,是以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质环境是有空间概念的,而环境地质没有空间概念。

环境地质工程是指防治地质灾害和其他不良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工程技术体系,它是以环境地质学为理论基础,是环境地质学与工程的结合。
它不是一项简单的、规范的工程,而是一项具有公益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特点的系统工程。环境地质工程包括区划与管理,以及勘测、设计、施工、监测、监理。其中监测和监理贯穿于勘测—设计—施工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