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参观了颐和园,却不知道如何去写,大家帮帮忙吧,急需啊~~(我老爸发飙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0:20:30
颐和园的游记,不是包流水账的,有头有尾的,大家拜托了

买票入园。我从东宫门进去,过了仁寿门便看见的仁寿殿,此名取“智者乐,仁者寿”之意,是晚清慈溪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颐和园内处理政务的地方。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86年重建,此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也正在维修,谢绝游人参观。虽然不能领略其风采,但是有幸我也做了回历史的见证人。

因为在园内我并没有看到明确的游玩路线标志,所以接下来的行走路线只能凭着感觉摸索,现在想想很有可能当时所走的路线不对。

印象中我顺着仁寿殿右侧的小路走了一段山路,路上的苍松坚韧挺拔,浓郁的松香扑面而来。

走过这段山路我来到了“紫气东来”城关,仰头望去很是雄伟。
此关始建于乾隆年间。南边石额刻“紫气东来”,源自老子出关的典故,北边石额刻“赤城霞起”,源自晋代文学家孙绰《天台山赋》中的名句。城关既是点景建筑,又是当年园内分区防卫的关口。

过了城关我很快的来到谐趣园宫门,一眼便可看见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廊,我误认为这便是颐和园的长廊,感觉此处风景虽然别致,但是没有记忆中颐和园长廊的气魄。

其实这个谐趣园被称为“园中之园”,所有建筑环绕荷池展开,极富江南园林柔媚清秀的特点。这座知鱼桥就是慈禧当年经常垂钓之处,并且每次都是大有收获。其中的奥秘就是小太监潜入湖中把活鱼挂在慈禧的鱼钩上,博得慈禧的欢心。

当慈禧玩累的时候便在“涵远堂”休息,这涵远堂也是谐趣园的主体建筑。
在涵远堂旁边有条石径小路通向山上。 我顺着此路向山上爬去,有趣的是路上一个不起眼的房子上面有2只小猫,再仔细一看原来是4只,不太惹人注意的是那只白的和那只黑脸的。恰巧我身边的一对情侣也看到此景正打算拍照,不料相机镜头还没有打开,中间的那只黄猫就一溜烟逃走了。

离开了小猫我顺着山路折行向西,走了一段路程感觉路人不多就有点担心自己迷路,只好顺着山路向南行。顺着这个山坡我来到了景福阁。

此阁位于万寿山东部山顶,前后各五楹,皆南向,有曲廊相通。清乾隆时(1736-1795)为菊花形的昙花阁,光绪年间(1875一1908)重修时改建为景福阁。阁前部为宽大敞厅,慈禧曾在此观而、赏月,并接见外国使节。 每年七月初七,慈禧太后在此遥祭牛郎织女,中秋节在此赏月,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