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旅游 话题作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22:26:17
关于健康旅游的话题作文

健康旅游离我们有多远?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五千年的文明传统,以前我们的教科书这么说,我们自己也这么认为。确实,谦谦君子,礼仪之邦,多少年来,我们虽然穷一些,但行为举止,口碑不错。

  不知是什么时候起,中国人不再被人夸赞为具有文明礼仪之人了。尤其是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昂首挺胸走出国门,真正走向世界,这个世界突然发现,来自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公民们有那么点不可思议。于是,在提醒一些不雅行为的标语上,不约而同地都使用了中文。比如“不要随地乱扔垃圾”、“请勿随地吐痰”、“中国人,请便后冲水”、“请勿高声喧哗”等,委实让炎黄子孙汗颜。

  中国人的不拘小节终于引起了高层的关注,2006年国庆“黄金周”,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中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的表现,得到全社会广泛响应。人们对种种有损于中国形象的不文明行为深恶痛绝,呼吁中国公民注意形象,注意小节。形象代表国家“软实力”,小节体现国民素养。于是,提倡《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出台,人们多么希望能看到一个文明旅游的黄金周。

  然而,一周的时间结束了。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出,国人的文明旅游确实有了很大好转,但里根本好转还有较大的距离。

  文明旅游,难道就这么难吗?

  有人说,文明旅游是一个素养问题。但通观那些旅游不文明的游客,人们不难发现,他们在自己家里或者单位、公司里的时候,表现还是相当文明的,至少能做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些生活细节早在幼儿园时起就应该养成。可为什么一旦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就完全变得不可理解,不可思议呢?难道素质与地域有关,和移动电话一样,也有“服务区”吗?

  由此可见,文明旅游,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在熟人的环境里,大家知根知底,办事说话素养都还比较讲究体面。科旅游脱离了熟人环境,一直感觉受到压抑的国人享受到单独开放的好处,自然有了第二次解放的感受。于是,大大咧咧、粗声大嗓门、不修边幅、无视禁烟标志,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就随之出现,反正谁也不认识我。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这些人还想得起文明旅游吗?

  古人云:“慎独心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独处的时候要行为严谨始得心安,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当今社会,科技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