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算不算顶真修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7:35:45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可是 “地之角”的“之角”与下句“知交”谐音啊,这算什么修辞?

不算

顶真,也称顶针,联珠,蝉联。就是邻近的句子首尾相接,用前句末尾一词作下一句的第一个词,上递下接,使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的一种修辞方法。

1、顶真经常出现在小说故事的开头,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如: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个“小飞蛾”。小飞蛾生了个女儿叫“艾艾”,……(赵树理《登记》)
这是《登记》这一短篇小说的开头,用顶真的手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2、在说明事理的时候,有时运用顶真手法来推断关系。如: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在这里,毛泽东运用顶真手法,把“正确的部署”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与“侦察”和“思索”之间的连锁关系,深刻的推断和揭示了出来,结构严密,语气贯通。

3、顶真的作用,还在于使结构严密,语气连绵,音韵悠扬,更好的表现事物之间的承接、递进关系。如:

①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鲁迅《在北京女师大的讲演》)

②严志和一见土地,土地上的河流,河流两岸的涯田,涯田上的青枝绿叶的芦苇,心上就漾着喜气。(梁斌《红旗谱》)

在这两句中,作者分别恰当的运用了顶真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事物发展变化中的承接、递进及其因果关系。

4、对联中运用顶真手法,可以增强节奏和频率感,趣味盎然。如: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长沙(长沙白沙井联)
这是句中顶真,古人称之为“联绵”。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寺庙里弥勒佛联)
本联“容”、“笑”两字出现在断句前后,自然将上句意思蝉联下去,这是句间顶真。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