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定问题:怎么用慈心观做为的根本业处修定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2:29:51
是一直想象对象的形象就可以修到初禅了吗?或者要不断祝福对象?

慈心观和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都是禅修者禅修之前要做而且必学的前行。 您可以上觉悟之路网站,找一本初级‘掌中之业’。 里面有提到前行,过程,结行的详细说法。此书是以清净道论为主要论述。 因此此书非常适合禅修初学者。 在下还没有听过有人只修慈心观,但喜戒尊者也有一本慈心观的书籍。

慈心观以忆念慈爱为主,把慈心散播出去。 用言语为媒介是可以的,或者心理默想,或者以慈经为主。 心理默想那些人,事物,包括您讨厌的人,喜爱的人,朋友,亲戚,众生,天人等等。 并衷心的祝福他们平安,快乐以及远离痛苦。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一》 悉达多学院编译(PDF版)

《慈心无限--慈经的开示》 〖缅甸 喜戒 尊者 著〗

这是网址。http://sss2002.51.net/index7.htm

如有什么问题,可以再探讨。以上内容是在下禅修所使用的方式,您可以参考看看。

我来做个说明:
现在街头那些乞丐知道吗?有假也有真的,真是真假难便,你就要明知是假也要帮助,
你一直想象是没有用的,最多让你对有些事物或事情有所感悟,不会增加你的功德,你要帮助别人,

慈心是一种平等心,没有人与我的差别,所以根本没有对象可言,就是我与众生这样一个整个大体,当慈心散发时,光芒笼罩大地,无人无我无众生,心灵清安详和。
所以想学慈心,先学一颗对万事万物无所挂碍的平等心。

这样的想象和祝福可能修成小乘的初禅,也可能修成大乘的初禅,取决于你从观察中领悟到什么。所以你把它当不当成根本业处并不重要,你的主观愿望能否得到满足很难说。修慈心观平时更应多做好事,使你的冥想观察得以落到实处。

我觉得慈悲心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如果没有了慈悲心,就好像大树烂了根是不能长久的,所以慈悲心是末法时期行者修行的基础,只有修好了慈悲心,才能转逆缘为助道,成为真正的学人。不管外缘外物是怎样,一定要发大慈悲心,正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