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历史题 思路 在线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8:52:00
1 春秋末年,鲁国某贵族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地200亩,按规定他应向国家缴税的田亩数是?

2 战国时,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A 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B尊重知识和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C 新型知识分子阶岑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D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这道题我选的是a,可答案是c。 我选a是把士理解成士兵了。
可不知道为什么是c请说下理由

1 春秋末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政策,无论公田私田都要纳税,故是500亩
2 士是指人才,兵才是士兵,A显然不对。因为战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所以D不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君主都想统一天下,社会又处于转型时期,于是各国君主都纷纷招揽人才,代表封建阶级的“士”开始得到重用,故选C

晕你!你古文要好好加强一下了!这题楼上已经回答得很好了!吾不如也!就不再献丑了,偶闪~

越王勾践得士(范澧),而吞吴

齐国得士(管仲)而成霸主

秦国得士(张禄),而远交近攻,天下臣服。

吴王得士(孙武),而连战连胜

赵得士(蔺相如),而秦不敢欺。

一楼说得很好。
我觉得你有知识漏洞,特别是对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所表现出来的各方面影响与表现不太清楚,希望你能加强一下

问题中的题目 1 我也做过,是哪一年的高考题好象.
如果你是一位要参加高考的学生,你可以不必那么着急,因为它已经考过,同类形的题近几年是不会再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