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均田制 在线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9:42:04
简单点用自己的话说。 最后举例

北魏 孝文帝改革 推行均田制
我们历史书上这么写的
按一等的标准 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土地不得买卖
作用 推动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中国古代北魏至唐中叶封建政府推行的土地分配制度。历朝都有变化,主要内容就是国家政府把掌握的土地根据人口分给无敌的农民耕种,有时还会分给他们更牛犁具种子,然后在根据一定比例收取租税也就是均田制与赋役制密切联系起来。而土地一般在农民死后部分归还政府。均田制保证了农民有基本的土地政府有基本的赋税收入,使得统治稳固下来。
唐朝均田制:丁男和十八岁以上的中男(见丁中),各受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老男、笃疾、废疾各给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丁男和十八岁以上中男以外的人作户主的,则受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三十亩。永业田皆传子孙,不再收还。口分田身死后入官,另行授受,但首先照顾本户应受田者。庶民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以及犯罪流徙的,准许出卖永业田;迁往宽乡和卖充住宅、邸店、碾碓的,并准许出卖口分田。

一定标准将封建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不得买卖

均田制是中国封建中期重要的土地制度,隋唐时期发展到顶点,主要是每人按照一定规定都会分到数量不等的田地。按照田地以及身份的不同来缴纳租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的兼并,增加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了社会秩序。但随着兼并的日益严重,无地农民越来越多,唐中期均田制遭到破坏。
例子:男子18~60岁每人受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男子60岁以上以及残疾人给予口分田40亩,丁男田数减半(若地少人多则不给)。口分田和永业田能否买卖在各朝要求不同。

就是按每户人家的劳动力多少来划分土地的~
但是只限于国有的土地~

北魏孝文帝首先实行均田制,经历了东汉末年三国两晋的战乱,战争频繁,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大多集中到地主手中,百姓没有土地,这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改善。而均田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政府把一些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但是有上限,这对社会秩序安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