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 政治 不明白! 请详细解答,谢谢! (1 22:8:1)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3:53:25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指出,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终生产生的原因是:士大夫中不肯以小舟夜泊隔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告诉我们: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一个人要有所知,必须亲自实践
这是高二政治课《文化创新》上的一道例题,答案是B,我的答案是C,请问错在哪里呢?

我也文科生,刚高考完,这题我做过~
请先看题干,其中“士大夫中不肯以小舟夜泊隔壁之下,故莫能知。”(前面有“因为”还有最后“这告诉我们”的“这”指代那句文言文,提示此句为主干)这句话是主干,其他的都别管,看政治题有时是说不清的,但我老师告诉我要抓住题目的主干,不要被枝干迷惑,有点语文的咬文嚼字。
你大概是看到“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才选C的吧,你再仔细看这句话,“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是:”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面这句话,重心也放在了下面句话上。而下面这句话我想不用翻译了你也知道了吧,士大夫没有去实践,所以也不能知道钟声产生的原因,推出B
这道题备选项,很有迷惑性,要仔细对照主题干匹配最佳的答案。
这是政治题中的一种题型,较难,但你找对主题干就会轻松多了。
不知你看懂没,还是不懂可以再问我。

“士大夫中不肯以小舟夜泊隔壁之下”也就是没有从实际进行考察和实践,故莫能知(认识),可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这从反面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为他没有去实践,所以没有正确认识。
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这句话是对的,但这里没有评论说他的认识正确与否。

苏轼说士大夫不知道是因为没有“以小舟夜泊隔壁之下”是说他们没有实践才会不知道,所以选B C的意思是说我已经有个认识 需要实践来检验真实与否 题目中士大夫根本就是不知道 所以C话是对的但不选。

人家问的是什么啊?是他不愿意以小舟夜泊隔壁之下所以不知道.当然是没有实践所以不知道了 C是认识的正确与否问题,他还没实践就不存在认识也,就更不存在正确与否了,你回答的文不对题

这道题目要和苏轼的原文结合一下,原文中士大夫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是因为他们是主观臆断,没有通过实践检验。因而可以得出,认识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时间来检验,不能主观臆断。四个选项中只有C答案符合。
你选择B可能是单纯看题目,认为没有实践就没有得到正确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做哲学题目时,题目给你的材料如果是学过的课文,就一定要深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