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的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8:05:21
有关姓名的故事,最好编成一篇作文~~

名字的故事

闲暇中,在旧报纸上写下了一个个熟悉的人名,关于一些名字的往事像潮水一样涌上了心头。
1976年,我的堂兄武雄锋出生了,在村里当了几十年会计的爷爷喜出望外,他酝酿了几天,给哥哥起了个名字叫——春旺。这个名字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乡土气息太浓,未能体现时代风尚,缺乏革命气息和爱国情感。和黄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爷爷很是不解:春旺,春天旺了,一年就顺了,多吉祥的字眼啊!毕竟时值文革末期,大家都希望给哥哥起一个又红又专又革命又上进的名字,于是“武雄锋”三个字后来就出现在了哥哥的作业本上了。还别说,哥哥后来果然考上了大学,若叫“春旺”,人们能将他的名字和他帅气的外形和敏捷的才思联系在一起吗?他又会如何向同学们自我介绍呢?看来,名字虽为符号,也要符合人的特征,假设林黛玉改名为林翠花,感觉如何?
1980年,我出生了,也许哥哥的名字已定了格调,我就叫武爱雄了,在那个革命气息尚存,战争风云未消的年代,起这个名字基本上不落伍。和我一起背着碎花布缝成的书包上学的小伙伴们有:小军、小兵、海军、卫红、保卫等。我们名字的基本特点是政治色彩浓厚,许多名字中包含以下字眼:军、兵、卫、革、红、国等。甚至一些名字直接就是从口号中摘取来的,比如老大叫“改革”,老二就叫“开放”;哥哥叫“自卫”,弟弟就叫“反击”,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的。可见长辈们心头一时还挥不去那些“山河一片红”的记忆,战争和政治运动在他们心头留下了太深的烙印。当然,小伙伴中也有用传统名字的,一个孩子叫 “毛蛋”(家长起贱名是希望孩子能平安长大的),可是在学校里大伙老拿他的名字起哄,甚至包括一些老师。终于,他受不了大家的反复讥笑,过早地辍学了。现在还能想起他当时那种小孩特有的难堪和无奈。
1990年左右,我外甥那茬孩子出生了,那时候,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多元文化互相激荡,各种信息纷至沓来,人们已接受了不少新思想新观念。人们发现名字毕竟是纯个人的事情,不必和国家大政方针联系在一起了,于是名字的拟作渐渐回归人性化和多元化了,家长开始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爱好创造性地给子女们起名了。于是,各种风格的名字出现了,有诗情画意的,有饱含哲理的,有励志启迪的,有简洁明快的,真是各具特色,各领风骚。连一位在老家种地的堂叔也整日爬在电视前寻找灵感,终于给女儿起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