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1:49:27

虽然有效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至此双方的争夺基本结束.但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局面.对财政造成极大负担.

维护统治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第一,集中军权。(1)杯酒释兵权,将禁军的统领劝一分为三都只结对皇帝负责。(2)设枢密院(3)实行更戍法(4)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入选禁军

第二:集中行政权。(1)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2)设枢密院管理军事(3)设三司管理财政 (4)在地方上设知州。

第三: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设转运使
评价:(1)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 铲除从而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集权也带来严重恶果。

(2)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这些都留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2、北宋官制制的特点:

首先削减州郡(府、州、军、监)长官的权力,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州郡的兵权、财权和司法权也都收归朝廷。

其次,分割宰相的权力。不但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职,而且还把在唐末五代设置过的枢密使和三司使定为常员,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政大权,以三司使分取宰相的财政大权。
其三,禁军不再设置最高统帅,罢去殿前都检点、副都检点及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的职位,而且把禁军两司分为三衙,即殿前司与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鼎足而立。
其四,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增加录取名额,放宽录取标准,提高被录取人的待遇,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参加政权。
其五,北宋统治者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禁军有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其余分戍全国各重要地区。边境上只屯驻少量的禁军,对辽、西夏的贵族势力采取了被动的守势。

(1)改变了分裂局面,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此没有地方对抗中央的分裂行为.
(2)行政效率低下,削弱军队战斗力,加剧边患,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

巩固赵氏王朝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