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在世的时候分别担任了什么官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6:34:13
请列出官职的时候,把与之对应的现代官职(大概负责什么)也解释下,谢谢!

1.绍兴元年七月任神武右副军统治,十二月升神武副军都统制,绍兴五年任神武后军都统制。(都统制相当于方面军总司令,即一个方面军的统帅。)

2.绍兴四年二月任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十二月任荆湖北路、襄阳北路招讨使。绍兴六年任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副使,绍兴七年二月任宣抚使。(南宋初,常设制置使为方面军统帅,以抗金或镇压叛乱。辖区内的安抚使及地方官吏并受节制,后改为只节制军事,其它归地方政府。建炎四年(1130)定位在招讨使之下,后又规定安抚使不再带制置使,制置使只作统兵文武官员的官衔,也不常置。宣抚使在南宋初年设都督军事之前,为方面军最高统帅,此后的地位、职权低于都督军事,在都督军事(督视军马)的辖区内,则受其节制)

3.绍兴六年任武胜、定国军节度使,这是荣誉职务。
4.绍兴七年任正二品太尉。
5.绍兴九年正月任开府仪同三司。(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官位 ,隋唐 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三司即三公(司空、司马、司徒)。东汉以后,三公虽不掌具体政务,却仍为皇帝高级顾问。但三公名额少,不能满足需求,因而产生了与之相比拟的荣誉虚衔 。殇帝延平元年(106),车骑将军邓骘的仪同三司为仪同 三司之始,其比拟三公均仅限于班位与礼仪,不具有开府辟僚属之权。西晋时,开府与仪同三司连称较多,逐渐通用,发展为官号。两汉以来 ,比拟三公的荣誉虚衔都必须有本官 ,及其成为官号,仍借本官自重。西晋三司不必指实职。东晋南朝,开府仪同三司是虚号,渐不为人所重。北魏开府与仪同三司分别为两个官号。前者单指开府辟官,不必同于诸公;后者单指礼仪同于诸公,不得开府辟官。兼任二者,意义便略同于东晋南朝,唯辟官少于诸公。北齐设开府仪同三司和仪同三司。北周分置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等散官号,以酬勋劳。隋初沿袭。炀帝留开府仪同三司,余均罢废。唐、宋、元因之,开府仪同三司一直是一品文散官,至明代罢废。清代称出任外省督、抚者为开府,但与魏晋南北朝开府辟召僚佐已非同义。)

5.绍兴十年六月任正一品少保。(北周以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师、少傅合称三孤)

6.绍兴十一年任枢密副使(宋代沿其制而稍加变通,以枢密使为枢密院长官,与同门下平章事等共同负责军国要政。枢密使有时亦称知枢密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