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是怎么把的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1:21:48

切脉应在病人安静时进行。《素问。脉要精胃论》强调,诊脉常平坦
  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前臂与其心脏近於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顺。
  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对成人切脉,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搏,以按脉。三指的疏密,应按病人的高矮作适当调整。小儿寸口脉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切脉时常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用力,触按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触按至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用力触按至筋骨为沉取,名为“按”。根据临证的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覆触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压体会。寸、关、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称谓三部九候。
  切脉时应注意安静的环境,如患者刚经过剧烈的活动,应先让休息片刻,然后诊脉。切脉者必须呼吸均匀,态度认真,把注意力集中於指下细心地分辨脉象。每之诊脉时间,不应少於一分钟。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特点为脉搏部位表浅。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特点为脉搏部位较深。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脉象常迟,属生理状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特点是较正常脉搏至数快。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应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