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俗的历史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10:22:24
我上中学的时候,历史学得不错。我的历史李老师是全国特级教师,教学有方。比如,他用彩色笔来表现历史进程,红色是革命的,黑色是反革命的,红色是进步的,黑色是退步的,红色是扬眉吐气的,黑色是灰头土脸的。除此之外,还有位置记忆,具体方式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高考前夕我班同学可以随口告诉你正确答案在某页的什么位置。当时,我发挥了一下,把关于巴黎公社的答案糊在了自己家的屋顶上,每天一睁眼就可以看一遍。高考时卷子发下来,我一眼就能发现没这道题。不管怎么说,中外历史格式化以后,被我们跌跌撞撞地记住了。

大学上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这些历史知识突然不见了。后来终于意识到应试教育是专管考试的。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历史就是历史课。

历史课上的历史因简练而具有实用性,易背好记。比如,你记住陈胜、吴广、黄巢、洪秀全、李自成等人的名字,你就知道社会由哪朝换到哪代,而“井田制”、“安史之乱”、“天朝田亩制度”不是故事是名词解释,你不用娓娓道来,只需倒背如流。年代也是要死记硬背的,条约背诵时也无需添加感情,开放多少港口,割让多少地只是个先后的技术问题。

除去历史课,国人还有学习和熟悉历史的另一捷径,看电视剧。

实践证明,电视剧在使大众对历史饶有趣味方面是有奇效的,那些在史书上沉寂成百上千年的人与事,一经成为时下电视剧的主题便很快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被谈得昏天黑地。史学家坐不住了,指责如此这般会混淆视听,以讹传讹。艺术家回应史学家不懂艺术,过于保守。

争论不休时,总会有中间人站出来调停:不能以历史研究者眼光去看艺术创作,那样太过认真;也不能用纯艺术的手法去描述历史,那样过于随意。跟没说一样。

我注意到,诸多的“黄金周”也是传播历史知识的好机会,学术上叫“田野考察”。可惜了这份考察,被“上车睡觉,下车撒尿,互相拍照”代替了,导游、讲解员也修炼得猴精,去伪存真,直奔主题,什么景点都归纳到“求签生子,升官发财”上,实实在在,广受欢迎。在烧香磕头的氛围中,历史灰飞烟灭。

斥责公民对历史的漠然态度实在是一件言之有物的事情,有理有据,解恨解气,但又实在是一件缺乏公平的事情。一来因山河变幻,历史

1格式化大概也就是很死板 没有好多灵活性 尤其实初中历史。好像大部分学生除了书上的 变通度大点就不晓得了。
2 现在公民没多少人真正意义上关心这些。到有些景区只不过是看看风景,很多人只把历史当作故事 当作课程 下来让他们去多了解一点都难。
3 现在历史教育过于死板,学生只是硬式的记住书上的东西,而没去了解其正真含义,为什么书上会这样说。没有自己的见解,从不思考( 比如 很少有学生会去想辛亥革命为什么会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 一旦丢开书本,拓展一下题就完全不知如何应付。
4,拒绝回答
5 本人 归纳能力有限 不好意思

1.格式化就像往EXCEL表里填空一样,把表里的 ABCD列换成了年代,1234行改成了事件, 而真正客观的历史, 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事件联系成的数据库。
2.表现在对历史的不了解,不愿去了解,不尊重,不愿去尊重文中举了导游和电视剧的例子。
3.教科书没编好,有很多不对的地方,需要重编。
4.失却了历史本该有的严谨与严肃。
5.现今的电视剧不合作者口味,作者很不满意。

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