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8:19:16
文中梅雨潭的绿为什么如此“醉人”,又为什么如此“奇异”呢?(从三方面来回答)
快!!急用啊!!
再从文中摘抄视觉描写的句子和触觉描写的句子。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梅雨瀑的。
这段描写文字,你最喜欢的句子有哪些?说出它们的妙处来。
提示:a、三个比喻用得妙,写出了水花的色泽、形状、动态。
b、一处拟人用得佳,“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极其生动而亲切地写出了水花的活泼可爱。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作者描写景物,细致入微,气韵生动。
三、最后,我们来学习第三段,关于梅雨潭的绿的描写。
1、第一句“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作者用了“揪”、“攀”、“探身”、“鞠躬”等动词,又是要表现什么?
提示:a.一个“招引”一个“追捉”,写出了梅雨潭绿色的无穷魅力,写出了“我”对这绿色的倾心喜爱。
b.这些动词极为准确、自然地写出了探奇览胜之心的急迫,对“闪闪绿色”追求的努力。
2、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梅雨潭的绿的?他先用了什么词概括了对绿的总感受?
提示:a、对绿的总感受:“醉人”、“奇异”。
b、 接着作者连用六个比喻:像极大的荷叶,像少妇的裙幅,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像涂了明油,像鸡蛋清的软,鸡蛋清的嫩,像温润的碧玉,从不同角度对梅雨潭的涟漪以及绿的亮度、纯度等加以表现,写出了梅雨潭醉人的绿和醉人的美,也寄寓着作者的爱。
3、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来体现潭水的绿呢?
提示:作者拿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水来与梅雨潭水进行比较,这是一种以美衬美的写法,那四处都极负盛名,但都不如梅雨潭水的绿,说明梅雨潭的绿是浓淡相宜,明暗适度,绿得恰到好处。
4、除了融情于景外,文中还有直接的抒情,你以为,全文哪里最能体现作者那种对绿的向往、陶醉、倾倒的热烈感情?
提示:在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到段末。
5、朗读此部分内容
要求:把作者对绿的满腔爱恋与赞美读出来。先听老师范读一遍:“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学生齐读之后,可再请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朗读一遍。
6、这一部分作者的写作在人称上发生了何种变化,有何作用?
提示:由第三人称“她”变成了第二人称“你”。一开始作者感情比较收敛,可随着情感的迸发和投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