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腺瘤是什么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8:31:12
在线等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腺瘤是新近被认识的一类胰腺外分泌性肿瘤。最先由Ohashi等于1982年描述,随后1984年Yanagisawa等基于肿瘤的放射影像学和大体形态特征,包括主胰管及其分支的囊性扩张、导管内粘液池和从乏特壶腹部向外分泌粘液,定义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腺瘤”。本病好发于老年男性,男女发病比约为2.2∶1,发病部位多位于胰头部。腹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其次是体重减轻。由于粘液栓或肿瘤阻塞胰腺导管,患者尚可伴有中度胰腺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减退,这也是部分患者可发生急性胰腺炎症的原因。影像学诊断对本病难以确诊。而内窥镜检查从乏特壶腹部见到粘液外渗,则是本病一显著特征。显微镜下观察病变主要位于主胰管和小叶间、小叶内的小胰管,以导管上皮乳头状瘤伴不同程度的异型及原位癌为特征。构成病变的腺瘤分化程度和位置的个体间有很大差异。该病主要由突入病变管腔内有纤细毛细血管蒂的乳头状绒毛样突起构成,本例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分化较好,部分细胞呈中度不典型增生,乳头形成不明显。常表现为粘液的过度分泌,管腔内多有粘液池。国外报道本病约有半数可表现为侵袭性腺癌,另外约半数表现为原位癌,少数表现为低度异型〔1〕。胰腺导管周边则很少表现为异型及恶性上皮。本病少有淋巴结转移。鉴别诊断包括胰腺粘液性囊腺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等。胰腺粘液性囊腺瘤好发于女性,根据大体及镜下特征,与本病应不难鉴别。与好发于胰尾部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则主要依靠发病部位、粘液分泌程度来鉴别。由于本病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应采取彻底的切除方式,不能切除的患者则多有血清CA-19-9水平升高(>2 000 U/ml)。本病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5年累积生存率最高可达92%,非手术治疗可延误病情。 听到没有快点去制要不你就game over快去吧大哥,还是大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