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跟导线与一电阻并联,接在一电源两端时,为什么电流只通过导线,不是电阻两端也有电源电压为什么没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9:32:42
麻烦解释得详细些,让我明白些,谢了1

这时电阻两端基本没有电压了,因为导线的电阻是非常小的,而电源一般都有内阻,一般都会比电线大很多倍。所以一旦电源被接上导线后,电流会非常大,电压就会被电源内阻所承载。外部基本就没有电压了。所以电阻上基本也就没有电流。

简单说明一下。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或直接由原子构成,比如水银。分子又由原子构成。原子有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做不可测运动,运动速度为光速。就拿电阻来说,常温下,电阻内部的粒子排列十分稳定,各个原子核周围的电子都受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原子核周围很小的地方运动。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多余的电子在电阻内部到处跑。如题,导线是导体,比如铜、铁、银等金属丝,以铜丝为例,在铜(Cu)元素的粒子结构中,Cu原子核最外侧电子少于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数量,所以Cu最外侧电子最不稳定,容易跑到其他铜原子的外侧游荡,所以铜为导体。当电压施加到铜丝和电阻上时,会出现这种情况:电阻内部由于没有多余的电子,其电子都被原子核紧紧束缚在周围,所以不会有多余电子在电压下作定向运动,所以电流就小到不可测。而铜丝内部有多余的电子到处游荡,所以在电压作用下,有大量的电子做定向运动,所以就有电流的产生。
假如把电阻加热,比如把一块玻璃烧红,电阻内的粒子热运动会加剧,这种运动会打破电阻内部原子核对电子束缚的平衡,这种状态下就会有大量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这时如果在烧红的玻璃上加上电压,就会有大量的电子在电压产生的电场内做定向运动,这时就会有电流。
中学里对电阻内的电流是忽略的,因为电阻在电压的作用下产生的电流实在太小,常用的电流表是测不出来的,所以可以粗略的理解为电流没有通过电阻而具有选择性。

根据电流的选择性。电流就像水流一样,比如前方有两条分流,一条有大石头挡住,另一条没有,或者只有小石头。那么,水流会从没有石头的分流流过,而几乎不从有大石头的分流流过。如果进一步作出理想模型,就认为不从大石头的分流流过。
所谓电阻,可以理解为电学原件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强弱。就像大石头和小石头的例子一样

任何导线是都有电阻的,要是电源比电线强壮,那么电线烧毁,反之电线比电源强壮,烧坏的是电源,所以在实际使用中会防止这种事故的发生,在电源输出端加装保险丝,或过电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