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怎么糊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7:21:48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前一段时间看了看汉武大帝,然后索性拿了史记来读,看那些人为人处事,审时度势,对待功名利禄,把握各种机会,确实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不是任何人在当时都能有像他们中某些人那样的决断力,尽管是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今天跟Hancy讨论来着,觉得古人有的时候比我们幸运的多,好多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可以借鉴,可以分析,可以“拿来”。而我们现在,瞬息万变,找例子太难了,有的时候连想道听途说都是件有如登天的事情。但是,有的人,不,很多人,怎么就那么糊涂呢?那些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却可以明目张胆的视而不见。李广居功自傲,他就不看看同样居功自傲的条侯周亚夫的结局,再加上他的生不逢时,最后一直忧郁不得志,无功不能封侯,甚至连当前将军立军功的机会都没有,总是在扮演佯动牵制外线支援的角色,自李耳以下十六代,他可能是最悲剧的一代了,不过李敢李凌他们也不怎么样,好像最后全族被诛了吧。主父堰整治刘姓亲族,他就不想想当年酷吏郅都让临江王刘荣自缢狱中最后是个什么下场,修理罪大恶极的楚王还说得过去,但是逼死所谓“温文尔雅”的齐王,就算武帝想保他也保不了了。赵绾王臧主张革新,他们就不知道分析分析当时年幼的刘彻是不是具备和诸多主张黄老学说的皇亲贵戚抗衡的实力,尤其是在太皇太后窦氏还在把持政局的情况下——当年的晁错不就是不久前悲剧的例子吗?对的事情不一定什么时候做都是对的,要在具备做这些事情的条件时才能做。还有那些谋反的家伙们,从七国之乱到梁孝王,再到吴王刘濞,然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最后连小小的财官桑弘羊都出来闹一闹,那么多王啊侯啊的都闹不起来,他跟着起什么哄啊,虽然昭帝远不如武帝的强势,但是,有一点,霍光的势力太大,不可能说推翻就推翻的,昭帝也不敢轻易动他,更别说后面的宣帝,连收回本应有的亲政权都不敢,他怎么就想不到这点呢?异想天开,看见一点利,就拼死以往,盲从,昏昏然,还不是死路一条?更别说傻乎乎的钩弋夫人,以为得了宠,儿子当了太子就高枕无忧了,以深受“子少母壮”之害的武帝六亲不认的决断力,她除了陪葬还有什么可等,况且她还参与逼前太子刘据谋反,并且间接害死了他跟皇后卫子夫,巫蛊事件清醒后的武帝能察觉不到吗?其实最可惜的就是魏其侯窦婴,那么聪明,那么知进退,敢当众因立梁王为储的事顶撞窦老太后,敢淹了武安侯和王太后的地解救黎民苍生,同样的,在太子刘荣被废以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