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光速绝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1:30:08
相对论的时间差理论基本都是建立在这上面,但是没说明为何是绝对的,所以也不知道为何时间是相对的。虽然关于muon的检测证明了时间的相对性,但是为何不是其他未知原因?
在物体运动的时候光速为何就不能享受对于比较量的速度加成?

还有虽然说理论需要无限的能量,但是如果持续在试验环境向物体提供指向能量,按照加速度导数不是可以得出超过光速的动量么?
既然前提所有运动相对,为何光速又是绝对...

它就是绝对的,这是相对论的基础.
如果一定要说为什么的话就是"莫雷-迈克尔孙"实验证明的

似乎只是爱因斯坦的一个假设,但是根据实验得出的结果都支持这一假说
相对论就是在这个假设的前提下提出的,所以还不知道为什么

你可以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解一下。
▽•D=ρ
▽•B=O
▽×E=–dB/dt
▽×H=j+dD/dt(这两处都是求偏导,偏导符号找了半天没找到)

呵呵..这个不清楚..这是没办法用理论上推出的吧..只有靠实验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一种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两垂直力一向上光速差值的实验。但结果证明光速在不同惯性系和不同力一向上都是相同的。由此确定了光速不变原理,促进了相对论的建立。
既然存在以太,则当地球穿过以太绕太阳公转时,在地球通过以太运动的方向测量的光速(当我们对光源运动时)应该大于在与运动垂直方向测量的光速(当我们不对光源运动时)。
1887年,阿尔贝特·麦克尔逊(后来成为美国第一个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爱德华·莫雷在克里夫兰的卡思应用科学学校进行了非常仔细的实验。目的是测量地球在以太中的速度。
由于光在不同的方向相对地球的速度不同,
达到眼睛的光程差不同,产生干涉条纹。
从镜子M反射,光线1的传播方向在MA方向上,
光的绝对传播速度为c,地球相对以太的速度为υ,
光MM2的传播速率为
光线1完成来回路程的时间为:
光线2在到达M2和从M2返回的传播速度为不同的,
分别为C+υ和C-υ,完成往返路程所需时间为:
光线2和光线1到达眼睛的光程差为:
在实验中把干涉仪转动90°,光程差可以增加一倍。移动的条纹数为:
实验中用钠光源,λ=5.9×10-7m;
地球的轨道运动速率为:υ≈10-4C;干涉仪光臂长度为11m,
应该移动的条纹为:ΔN=2×11×(10-4)2/λ=0.4
干涉仪的灵敏度,可观察到的条纹数为0.01条。但实验结果是几乎没有条纹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