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是如何改变气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7:05:11
这是自然地理02年研究生试题
请各位大虾 慎重答题哈

谢谢~

森林如同海洋一样,可以调节气候。海水的蒸腾和水的比热将夏日气温降低并增加空气湿度。水蒸发过程将液态水变为了汽态,水气分子悬浮于空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同时水分在汽化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热,1克10℃的水升温到100℃需要539卡热;大面积海水蒸发,从而明显降低了海面上空一定高度的空气温度,增加了湿度。陆地土壤比热为0.2是水的1/5,故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上空高;海洋上空气温低、气压高,陆地上空气温高、气压低,这便产生了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海风;夜间陆地散热快,气温又低于海洋上空,此时便产生了陆地吹向海洋的风———陆风。如此海洋、陆地不断交换温、湿度,从而调节了气候。
森林调节气候亦同此理。森林等绿色植物将体内水分由叶子的气孔抛散出去,称之“蒸腾”,此过程即气孔处水分的汽化过程,如同海面蒸发一样。树木生成1克木材耗水150~400克;树木将吸收水分的98%用于蒸腾,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森林密布的植物叶子上亿万个气孔不断地向空中抛散水汽,其蒸腾量近同于海洋的蒸发量。据试验,夏天阔叶林的蒸腾量等于同纬度同面积的淡水量。由于森林蒸腾,使林区夏季气温比非林区低3—4℃;而冬季,由于森林能阻止地面散热,使林区气温比非林区高1—2℃。森林蒸腾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使空气相对湿度增加157~300%,于是林区非林区产生了温、湿度交流,调节了非林区一定范围内的气候。
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还表现在以下几点———
1.更新空气:森林植物的光合作用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同时吐出氧气,不断更新空气,从而维持大气氧的平衡,保证人与动物的生存条件。
2.消减温室效应:地球上的绿色植物一年约吸收二氧化碳3000亿吨。研究表明,温室效应的增强与森林减少有关;而多植树造林则可缓和温室效应。
3.杀菌灭毒:不少树木能分泌植物杀菌素灭菌消毒。据研究,城市1立方米空气中细菌为2—3万个,而林区1立方米空气中只有细菌30—300个。
4.产生离子化空气:树林在呼吸过程中由于宇宙线的作用,能产生负氧离子,形成有良好保健治病作用的离子化空气。
5.防风滞尘(沙):森林能有效地防止风沙,林带能在25倍林高范围内明显降低风速;每株树的叶面积总和为树冠面积的50~70倍,与枝、干合力阻沙防风。